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典故事讲座 > 第088集 起心动念与善恶业因果报之间的关联性(下)

佛典故事讲座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准备的三乘菩提之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进行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则佛典故事主题是“起心动念跟善恶业因果报之间的关联性”,这是下集的探讨。在上ㄧ集节目当中,我们已经探讨了第二项“三乘菩提的法理”,探讨说善恶业报为什么是自己造作之后就能够感招业果,是谁在忠实履行这些善恶业果呢?

我们已经为大家说明,一直有历代祖师菩萨转世再来,传承 佛陀一代法教,来教导菩萨们亲自去实证、去找到自己身中这能实现法界因果律的真实心体──第八识如来藏心,来为大众证明 佛的说法真实不虚。但是对于还没有证悟的凡夫菩萨们,在没有证悟前,又要如何来信受佛的法教呢?即使众生还没有亲证这因果律实现的主体心识──第八识如来藏心,众生还是可以依据经教当中的法理,由道理上先作思惟,先生起仰信跟解信,来建立一些正知见,等待来日因缘成熟的时候,就能够亲自去实证,就能够完全如实地深信因果。

因为已经亲自证实了这能实现因果律的法界实相心体──第八识如来藏心,就能够生起如实的证信与智信。那么从法理上又是如何说第八识如来藏心就是法界因果能实现的主体心识呢?这道理是说,众生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就如同这则佛典故事所见到的这位心存善念的商人,当见到 佛陀ㄧ念善心生起,就感招当世成为一国的国王这样的善业果报。可是另外一个商人,生起了一念恶心、一念慢心想,就感招当世横死车轮下,乃至来世要继续受火车地狱果报。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事实上是一种意业、意行上的造作,这样非常短刹那间的动念分别,透过了“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的运行,就会有善恶染净业的业种,会回熏到各自身中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当中;也就是我们各自如来藏,会将这善恶业行落谢在各自如来藏心中,如来藏心就会执藏有这些善恶业种,这就是“现行熏种子”的道理。而当这一世或来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当外界因缘具足的时候,众生身中如来藏持种心,就会依感得的缘熟而有了业种子的流注现行,成就应有的业报,这就是后一句所讲“种子熏现行”的道理。

总合来讲,所谓“现行熏种子”就是在讲,因为当下现前的身行、口行、意行的熏习,来成就改变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由于七转识心的现行,来熏习诸法的成就,种子落谢之后,继续长养第八识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种子。众生在世间因为种种的身口意行,不断造作了善、恶业、无记业等业,那么也在造作之后,由第八识如来藏自动保存著。因此第八识如来藏中识种内容,由第七识末那识不断去攀缘外境六尘、不断起意造作了新业,在造作新业时候,也同时搜集已经造作的业种。因此不断地熏习、不断地改变,这个过程就是“现行熏种子”,而这过程也就是众生每一世经过熏习造作之后,就会有新业种的这样的过程。

而所谓“种子熏现行”就是指现前七识心不断地攀缘外境六尘,使以前或是往世的七识心熏习的相应的种子现行,因此有了应有的业的果报。这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祂储存有众生多劫以来以及这一生当中,所思所说所作无量无数的业行种子,在外在因缘成熟的时候,使七识心得以现行而实现善性恶性诸法,或者无关善恶的这些无记业技术诸法等等,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祂保存业种。因为七识心不断攀缘外境六尘的结果,使往世的七识心熏习所成的相应识种业种来现行,这过程就是“种子熏现行”。而这过程其实就是凡夫众生每一世再来受生三界六道当中,去受应有业报的过程。

所以凡夫众生每一世跟未来无量世当中,一直都是在“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这样的运行过程当中,在三界六道当中不断去造作了诸业,以及去受诸业报,因此众生会流转生死无法出离。但是已经亲证此第八识如来藏法界实相心,已经具有般若智慧的这些菩萨们,也是在这样的运行过程当中,却是成就他的菩萨法道,而且能够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后能够圆满成就佛道。当中的差别就是菩萨们所思、所造作都是要趣向善业、清净业的缘故,那么他最后如来藏所含藏种子,经过长时间的熏习汰换清净后,因此能够完成这三大阿僧祇劫之后的佛菩提道的实证,而成为究竟圆满清净的诸佛。

那么第二项“三乘菩提法理”的探讨,是谈到了善恶业报都由第八识如来藏心,去忠实履行应有的因果业报,而且无有错乱。那又是为什么众生都有的这第八识如来藏心,会如此忠实履行业报呢?这道理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祂自身具有无私无我、无善恶分别的体性。也就是说众生七转识心,以“现行熏种子”的运行造作了善恶业行,有了善恶业种会回熏入各自如来藏心中。而第八识如来藏心,祂却从来不会去分别、简择善恶业种;祂能够一体加以收藏在众生各自的如来藏心中,等待未来业缘成熟的时候,又以“种子熏现行”而使种子流注现行,因此就成就应有善恶业报。第八识如来藏因为这样的无私无我、无善恶分别体性的缘故,才能够忠实履行法界应有的因果业报而没有丝毫的错乱。所以众生世世舍报的时候,所有这一世所造作的善恶业、染净业,都会转入众生各自如来藏心中,而且没有分别地一体收藏;也会由各自如来藏,依种子的差别去执行应有的善恶业果报。

所以三界六道整个十法界,之所以能够如此为大家目前所见的运行,如此井然有序从没有错乱,就是因为众生身中,各自的法界实相心,祂的体性都是相同,都是无私无我、无善恶分别的体性,所以法界中的因果律则,才能够运行无有错乱。所以这一则佛典故事当中,为什么一念善恶心念生起,就成就了现世、未来世应得的果报,就是这个道理啊!在这则故事当中,给我们三乘菩提法理的启示,我们要继续思惟最后的第三项法理,那就是要探讨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已经了解到一念善恶心,确实会成就善恶业报。

既然如此,那学法大众应该如何来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能够念念清净、念念皆善而得受善果,远离恶报呢?在 佛教授的三乘菩提法道当中,含摄有二乘解脱法道跟大乘佛菩提法道,而二乘人所修学、所依止戒律,是八关斋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这些戒律主要在戒止,不可以在身行、口行上有违犯戒律。可是大乘菩萨法道的修学者,就不是这样的一个戒止,而是藉依止菩萨戒作正解脱戒,所以它不同于二乘法道的戒律;除了在身行、口行上不违犯以外,菩萨戒进一步戒止了起心动念—意业—上的违犯。也就是起心动念上,也不可以违犯戒行,所以凡三行,身行、口行乃至意业上的违犯,都会感得戒罪、性罪果报。

由于菩萨戒是ㄧ受永受,尽未来际,菩萨们都依止这个菩萨戒。所以菩萨在因地受持了菩萨戒,就生生世世依止菩萨戒法。所以应当要时时来慎护自己身口意业上的造作,用这样来要求自己三业清净,才能够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菩萨法道之后,能够成就佛菩提果、能够究竟成佛,所以这都是因为在因地的时候,菩萨们就已经由经教上,乃至自己亲证法界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心之后,如实能够证解念念当中都会有业行的造作。所以时时要求自己念念要清净、要远离恶念心;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是利乐众生的清净念。

所以菩萨们最后能够圆满菩萨法道,所以经中会谈到说:菩萨是畏因,众生是畏果。菩萨在因地证解法界因果律则,都是由身中第八识如来藏心去忠实履行。也知道凡有造作、凡有动念,都会有相应的种子,会执藏在自己的如来藏心中。所以菩萨们在因地就以这个心地戒—菩萨戒—法为依归,一直到佛地圆满为止。所以修学大乘菩萨法道的人,对于如何能够时时管束、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我们学法过程当中,列为首要应去修持的部分。修持的方法就是要依止戒定慧三无漏学来修学。这三无漏学第一个修持方法,就是要依戒的遮止,不去造作恶业,也就是要依止菩萨戒,就是上一段已经谈到,要受持心地戒──菩萨戒。

菩萨开始修学菩萨法道之后,应当先在善知识座下来闻熏菩萨戒法,对于这个菩萨戒的戒相──十重四十八轻,轻重的戒相以及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如何受菩萨戒?也要了解到违反菩萨戒有哪些果报?都要如实了知,之后再择期去正受菩萨戒,成为一个大乘菩萨戒子。正受菩萨戒的时候,在佛前立下了誓愿,可以得受菩萨戒体,从此依止菩萨戒体,能得防非止恶,在尽未来际当中。每有不善的心念生起,乃至要进一步造作后面的口行身行的时候,在念起的当下,就依菩萨戒体的防护,而能够不生起恶念心行,或者作不到,已经生起了,能够观照到这个恶念已经生起,至少依戒的遮止,不会继续造作后面随起的口行、身行。所以菩萨戒受持的人,如果对这个心地戒法有了违犯,也要按期去参加僧团定期举办的布萨法会,行忏悔善法门,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所造的恶业,誓愿永不造作,就能够忏除所造作的戒罪。

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二项要修持的部分就是讲定,也就是要作功夫,成就定的功德。也就是依定的成就,我们能够把心常常制心于一处,制心于清净念当中,依止著清净一念,能够时时观照到自己起心动念上的分别。所以每有恶念心生起,都能够依这个清净念来观照到自己有恶念心生起了,而能够马上转舍恶念,回心于自己的清净念当中。这样的功夫当然不是仅止于在打坐静坐当中能把心降伏,更要带到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在日常当中时时依这个动中定的功夫,来让心能够清净,来看待管束自己觉知心对外境的起念分别。尤其有生起恶念的时候,能够在同一刹那察觉到,而能够立即舍弃恶念。

所以这样的静中、动中都有定的摄受,能够时时观照自己起心动念分别。这样定的功夫,不要说在家信众,就连出家修行者乃至现代诸方大师,都难得能够见到一两位具有这样殊胜的定功德。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过去大师们所教授的定法修持,偏重在静中打坐修定,一旦没有打坐了,下了座回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个静中成就的功夫会渐渐使不上力;随著下座之后定的退失,就渐渐随著六尘境界而转,甚至造作三行的过失。所以现代的修行人,尤其对于在家修学的人来讲,他更需要一个好的修学动中定力的法门,才能够真正来修学菩萨法道。真正能在日常起心动念中,念念都在修行;在念念当中观照到了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在念念当中去恶向善。

所以这动中定修学法门,平实导师依他往世随学诸佛菩萨之所证,已经为今时大众开演出这个胜妙动中定的修学法门,那就是“无相忆佛”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楞严经》当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开演的“无相忆佛”法门。这个法门在教导我们,是要透过日常的拜佛过程当中,把心制心于所忆念的佛菩萨清净念当中,而所忆念佛菩萨的形像、语言、文字都不会在心中生起。心中能够安住在这样的清净无相忆念当中,不生起其他的杂染妄想。当这个静中拜佛,无相忆佛的功夫能成就的时候,就继续把这个功夫带到日常的行住坐卧当中,在与人我来往分别当中,可是他的心中还是时时摄受有清净忆佛念。如果能够在动中时时把心制心于清净忆佛念当中,就能够依这个清净念,去观照到自己对六尘境念的分别,乃至有生起贪染、厌憎分别,恶念心起的时候,就能够在念起的当下马上降伏之,使恶念心不再生起;乃至生起了,能够把它舍弃;乃至不会进一步造作口行身行这些更重的过失。这确实是非常殊胜的念佛法门,非常适合现代忙碌的在家信众们来修学。

菩萨们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修学方法,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无相念佛》这本书。或者是收看《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电视弘法节目。对于想要进一步实际来修行这个功夫行门的人,更欢迎菩萨们来报名正觉同修会每半年所开的禅净班的修学课程。

至于戒定慧三无漏学,第三项慧学部分,那就是要建立三乘菩提佛法的正知见,乃至进一步去圆满亲证。因为有了正确的慧学知见作依止,我们就更知道,为什么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善恶分别,都会成就未来善恶业果的道理,就更能够在菩萨法道上,谨慎地防护自己的三行的清净,而能够圆满成就佛道。

所以这个佛典故事在告诉我们,起心动念,念念都有造作。菩萨们应该由这个地方,更懂得要依止三无漏学的法门,在念念当中去恶向善,念念当中圆满菩萨法道。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一则佛典故事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最后要祝愿所有的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道业增上!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柯正村老师)

相关文章

第073集 竿影见佛法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杂譬喻经》卷2中所记载..

第070集 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杂宝藏经》中一个“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说佛陀往昔有一世是一位长者子,曾经和一位天神共同努力,感动了国王推..

第072集 难陀出家得道因缘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杂宝藏经》卷8中记载..

第067集 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因缘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我们所要讲的“佛分半座与迦叶共坐因缘”这个典故,是出自本缘部的《众经撰杂譬喻》。这个故事是在说:释迦世尊和大迦叶尊者过去曾经有一世,分别是天帝..

第068集 须菩提恶性缘--应断瞋恚习气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讲《撰集百缘经》中所提到的“须菩提恶性缘”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位菩萨如果想要早点成佛,那么就应该要尽快地断除瞋恚的习气。因为如果我们经常..

第069集 信能渡渊,信乃得道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信能渡渊”的故事,这一个故事是出自于《法句譬喻经》中的〈笃信品〉。这是在佛世时世尊摄化众生的一个典故。话说佛世的时候,在舍卫国..

第080集 对佛陀的赞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所要赏析的故事内涵是“对佛陀的赞叹”。有一次,佛陀跟祂的弟子们在印度游化的时候,这时候看到一对外道的师徒,也跟著一起走。而..

第085集 大乘菩萨童女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度化外道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准备的三乘菩提之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进行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为大家介绍这则佛典故事是“大乘菩萨童女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度化外道”。..

第086集 金铃比丘之梵呗与法会真实义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准备之三乘菩提之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进行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则佛典故事是“金铃比丘之梵呗与法会真实义”,这则故事原..

第065集 慈童女缘-孝顺与否都有无量报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个慈童女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出自于本缘部的《杂宝藏经》,是一个有关于释迦牟尼佛在菩萨因地修行时候的典故。慈童女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是..

第082集 深信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要赏析故事的内涵是“深信”。在美国,有一位宗教师主张:每一位阿罗汉都是佛陀,佛教的复兴要靠阿罗汉。当我们听到这样的一个主张..

第084集 由六师外道之互相诤讼谈依止真善知识的重要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准备之三乘菩提之系列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进行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为大家介绍这则故事主题是“由六师外道之互相诤讼来谈依止真善知识的重要..

第078集 得见谛者断疑见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要赏析的故事是“得见谛者断疑见”。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作“得见谛”?得见谛就是能够得到法眼净,为什么叫作法..

第081集 真吉祥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要赏析的内容是“真吉祥”。其实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到底什么是吉祥呢?吉祥真的是有人愿意去讨论。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人,他们都..

第079集 佛法从虔恭当中求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所要赏析故事的内容是“佛法从虔恭当中求”。在讲这一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看佛陀是怎么样示现,祂从因地,在菩萨地的时候,在求法..

第077集 得四不坏净的旃陀罗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要赏析的故事是“得四不坏净的旃陀罗”。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可能要稍微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作“四不坏净”。这四不坏净,就是在..

第125集 五百盲人往返逐佛缘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还是在《三乘菩提的佛典故事》上面要跟各位作分享,其实所谓的佛典故事,都是佛本生实际上的一个因果经历,所以说是故事,但是其实它不是虚构的。有的人认为说,这个佛典故事它只是佛所..

第123集 鱼腹子重姓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想要跟各位介绍的是一位阿罗汉的本生,这阿罗汉叫作薄拘罗。这薄拘罗的意思就叫作善容,就是他的面容非常的美好;薄拘罗也有另外一个意思,就叫作重姓,他有两个姓。这个薄拘罗在《中阿含经..

第124集 弊宿婆罗门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准备跟各位介绍一位外道,这外道其实是蛮有名的,这个在《长阿含经》里面,他叫作弊宿婆罗门。因为这部经有点长,所以说我们没有办法把完整的故事跟各位介绍,我们摘要其中重要的部分跟..

第075集 化妆的比丘尼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法句譬喻经》卷1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