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禅宗公案 > 喝之妙用

禅宗公案

有一沙弥,很想学禅师们棒喝的妙用,苦无明师可问。一天,无相禅师光临到他们的道场,他就非常恭敬地请教无相禅师道:禅师!喝的法门如何学?

无相禅师告诉他道:你去向你的师父说正当恁么时作么生?不管你师父回答什么,你这时只要嘎的一声大喝就好。

无相禅师告诉沙弥的妙诀后,但是,恁么时三个字难以记忆,更难发音,沙弥便以硬麻薯来代替。练习了好久,沙弥自以为相当纯熟,就鼓起勇气走到法堂,站在师父面前,问道:师父!请问您,正当硬麻薯作么生?

师父听后,忍着笑,顺着他的话道:硬麻薯吗?煮了也好,烤了也好。

禅宗公案

于是乎,沙弥就发出嘎的一声叫,那叫声非常可爱,沙弥也非常得意,师父临机应变地说道:沙弥!你哽住喉咙了吗?

沙弥赶快应道,师父!没有,没有,没有哽住喉咙,因为那不是真的麻薯!

沙弥说后,所有在法堂里的大众,哄堂大笑!

所以临济喝,德山棒,棒喝被用为禅门机用的代表,很多人都在一棒或一喝下而开悟,而临济禅师与德山禅师,两人均被视为祖席的棒喝英雄。

喝这个字,本身的意义极为单纯,只是一种叱吒的叫声,所以无法用语言说明其领悟的境界。一声吆喝,石破天惊,适以表现不为任何东西所拘泥的悟境,禅者的大机大用,往往在此一喝之中。

所谓一喝,不是随便的一叫,这一喝的妙用,可以彻天彻地,可以粉碎迷妄的世界,直达佛心,而沙弥画虎不成,留为笑话。故禅不是鹦鹉学话,要真正从心中悟道。

禅宗公案

相关文章

水中倒影

水中倒影

据《大庄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说过这样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有一个富家媳妇,因为常常被婆婆责骂,便赌气走进林中,想自杀了结性命,自杀没有成功,她便爬到树上,想暂时安歇一个晚上。属下有一个池塘,她的身影倒映..

正问不问

正问不问

僧问:如何是正问正答?洞山良禅师曰:不从口道!僧曰:若有人问,师还答否?师曰:也未问!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

武夷山,重峦叠嶂,丹霞地貌,终年云雾飘绕,空气湿度大,适合茶树生长,为出产名茶提供得天独厚条件,而佛家之所以把寺庙修筑于深山密林,就是仿照他们远避尘世,静宜诵颂的道理。把寺庙修建于红尘之外,少有人世纷争干扰,没..

此“火”非“真火”

一般说来,用禅的人、平时绝少说话、甚至默默无语,因为语言不达到实义,如口说火字,此火并非真火,因火有燃烧作用,若口中说火便是火,岂不要把嘴巴烧坏?所以,禅师们用语言来斗机锋(唇枪舌战),从中探索对方禅境达到了何等..

武夷岩茶与佛教不解之缘(一)

武夷山市茶艺团每场茶艺表演,都少不了展示武夷茶文化的代表作武夷禅茶,深受来武夷山旅游的中外宾客赞誉。这一让人回味无穷的禅茶表演,深刻揭示了武夷岩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和博大精深武夷茶文化内涵。以佛家道源著称..

步步不迷方

罗浮山的显如禅师初访湖北省大阳山警玄禅师,大阳禅师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显如:益山。大阳:益山离此多远?显如:五千里。大阳:你与么来,还曾踏着地吗?显如:不曾踏着。大阳:那你会腾空了?显如:我不会腾空。大阳:那你怎..

此乃真古佛也

法远禅师的忍辱精神堪为后世学道者的楷模。法远禅师曾经与天衣义怀禅师率众同参叶县归省禅师。归省禅师一见他们,便大声呵斥道:汝辈踏州县僧,来此何为?我那有闲饭养你闲汉耶?骂完,要将他们赶走。众人却站在那里不动身..

死而复活

南泉普愿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突然大吼一声,把侍者吓了一跳,赶紧走到南泉禅师的身旁,南泉禅师道:你去涅槃堂看看,是不是有人逝世了?侍者走到半路上,碰巧遇到涅槃堂的堂主,于是相偕一同去报告南泉禅师:刚才有一位云水参..

死汉难悟道

一从前,有位禅和子在禅堂住了三年,以为人多,打自己闲岔,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就去住山。在山里住了三年山,种菜做饭,凡事亲为,又自觉工夫不能深入,山也不住了,就去托钵。托钵两、三年,还是不悟道。一天,他遇到一位有道..

每天吃什么?

云居道膺禅师专程前来拜访洞山良价禅师的时候,良价禅师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道膺禅师回答道:我从翠微禅师那里来!良价禅师再问道:你在翠微禅师那里,他都教导些什么?道膺禅师道:翠微禅师那里每年正月都祭祀十六罗汉..

残缺的鬼

有一次慧嵬禅师在山洞内坐禅时,来了一名无头鬼,若是一般人见了,必定吓得魂不附体,而慧嵬禅师却面不改色地对无头鬼说:你原本就没有头,所以不会头疼,真是好舒服啊!无头鬼听后,顿时消失了行踪。又有一次,出现了一个没有..

每天都在做什么

某僧问赵州禅师道:师傅!修行的人像什么样子呢?赵州禅师说道:我正在认真地修行。僧再问:怎么?连师傅也要修行吗?赵州禅师说道:当然。我要穿衣也要吃饭呀!僧不解:穿衣吃饭,这是日常琐碎事情,我要知道的是什么叫修行?赵..

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文益禅师问修山主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老兄你怎么理解?修山主答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文益禅师又问道:这样领会,又怎么能行呢?修山主不答而问道:那么,和尚你又是怎么领会的呢?文益禅师说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

水与波的关系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位科学家,他现在正在指导很多哲学博士研究生写学位论文。他想用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做好每一件事情。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诗人,结果他经常显得很不"科学"。去年冬天,他经受了一次非常可怕的精神危机。听..

水分千派,流出一源

北京大觉慈舟方念禅师,西京万寿幻休常润禅师之法嗣,俗姓杨,别号清凉,唐县人。方念禅师十岁出家,投金台广德大慈禅师座下落发。自念生死事大,受具足戒后,方念禅师即辞师参方,游历讲肆,博通性相二宗宗旨,后于暹、礼二法..

禅之解脱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同是药山惟俨禅师的弟子,两人友谊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壳漏子,向什么处再得相见?云岩禅师毫不迟疑..

神,存在吗?

某个清晨,当佛陀正与弟子齐聚一堂时,一名男子前来请益∶「神存在吗?」佛陀回答∶「存在。」午饭後,来了另一个人,他想知道∶「神存在吗?」佛陀回答∶「不存在。」黄昏时,第三个人提出同样的问题∶「神存在吗?」佛陀回..

神鼎和尚

唐代神鼎和尚不肯剃发,能吃一斗酱,每次沿门乞讨,讨得粗布衣裳也穿,讨得细锦罗绮也穿。在利真法师门下听讲经时,问利真法师说:万物是固定的吗?利真说:是固定的。神鼎说:高僧说是固定的,为什么高岸会变成河谷,深渊会变..

祸不单行

杨亿居士悟道后,与楚圆慈明禅师、驸马都尉李遵勖、环大师等人,关系甚为密切,以法为友。杨亿居士临终前,曾感微恙。当时他正好与环大师在一起。杨亿居士问环大师:某今日忽违和,大师慈悲,如何医疗?环大师道:丁香汤一碗..

禅─如来如去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古来诸师们,已多有说明。念佛人临终时能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是定力加上佛的愿力。禅修者,若能明心见性,心净则所居国土亦净。因此,禅与净土没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