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布衣百姓 >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5 信真、愿切

布衣百姓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5 信真、愿切一、关于信的解说: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次要信得我们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无量苦。次要信得我们虽业障深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在十万亿佛刹之外,是我们心内之佛。既然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们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注意“心”字),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楞严经》)。又曰:须历始终而不改,遇利害而不变,方为真信。真信有三:一信弥陀摄受念佛众生,往生西方,绝对不虚。二信执持弥陀名号,由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请注意),即得往生。我当依教奉行。三信大势至菩萨及莲宗诸祖所传念佛法门,绝无虚假之语。我当依之勇猛精进,修成三昧。又吾人念佛之心,由慧入定,照而常寂,是信本有之佛;因定发慧,寂而常照,是信本有之法;定慧双融,寂照不二,是信本有之僧。又云:信者,非单信西方之庄严佛土,即算发信心也,必同时深信自性即是弥陀,本可一样成佛。人皆可以为尧舜,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只是迷悟之别。西方依正庄严之佛土是事净土,我之自性清净是理净土。心遍一切处,皆是西方,十方与西方不异。非徒信娑婆苦而西方乐,与夫极乐确有也。二、释愿:第一要于一切时中(注意,要于一切时中,不是不如意事时如此,欢乐之时又如彼。)厌恶娑婆生死烦恼之苦,欣慕极乐菩提之乐,力求往生。次要发愿遵照佛祖所传净土法门,勇猛精修,净除习染,使身心清泰,现生极乐。次要立志成无上觉,圆满菩提,供养诸佛。次发广大心普度众生,众生界不空,誓不成佛。次要随有所作,若善若恶,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愿求生,更无二志。又云:念佛之心,欲得一心不乱(但不可作意求,求则反远矣)是谓净愿;不生西方誓不休息,是谓常愿;成无上觉,广度众生,是谓大愿。……如是发心,方名真信切愿。摘自《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

布衣百姓

相关文章

努力行善,事事顺利

努力行善,事事顺利

努力行善,事事顺利拙作‘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出版后不久,有一位南部的读者(姑隐其姓名),曾经来信表示她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以及先生的事业都很不如意,非常困难,不知如何才能获得改善,笔者在回信时希望她能够以..

孝子智斗狐狸精

孝子智斗狐狸精

晋朝时,有一个很穷的孝子。母亲死后没钱请人来安葬,他便自己将母亲的棺材背到深山中,自己独自一人披麻带孝,筑坟下葬。白天努力掘土,晚上便在破庙中,待在母亲尸体边守灵,就这样过了好几天。「小兄弟,我们是赶..

出轮回要先断除对世间的贪欲

出轮回要先断除对世间的贪欲

佛法里讲的善恶的标准,最低的是小乘。若是为了世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若是为了解脱,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对世间没有任何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就是出离心。上三道的众生虽然有福报,但是为什么没有摆脱烦恼和痛..

刘余莉: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

刘余莉: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的这篇文章中,这个作者也这样写到,“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

出家需要什么条件?看一看,你满足条件了吗?

出家需要什么条件?看一看,你满足条件了吗?很多人,或许都有过出家做和尚的念头,那到底出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出家呢?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学佛与出家是两个概念,人人都可以学佛,但并不是..

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

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

学佛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佛”

学佛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佛”学佛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者,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他不是神,也不能保你万事大吉,他只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信佛我们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让我们在人..

几个月的胎儿有婴灵

几个月的胎儿有婴灵关于怀孕几个月的胎儿在堕胎后会形成婴灵这一问题,之前便有文章讲解过,今日师傅再与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从男精女血结合的一刹那,就有中阴身与受精卵结合,代表新的生命诞生,无论因意外或人..

净界法师:怎么样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

净界法师:怎么样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怎么样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净界法师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我们看下一段的总结。我们心中的想象,在佛教的专有名词就叫止观..

准提咒施食

末学修准提咒很偶然。偶然到忘记原因怎么就会修这个准提咒了。应该是去年10月之前开始念准提咒的。因为十月一号我曾去南师的弟子体悟师的道场参加准提咒共修过。所以还算是知道之前就念了好些天的准提咒了。去参加共..

净界法师:改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

净界法师:改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净界法师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不可能会停..

净界法师:内心状态好,所变现的影像也就好

净界法师:内心状态好,所变现的影像也就好所谓法空,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在天亲菩萨的传记中,看到小乘论师经常跟大乘论师辩论法义,但是《唯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可以立即破除小乘的论点,小乘宗说法是有真实..

净界法师:对治烦恼你有两种选择

净界法师:对治烦恼你有两种选择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净界法师智者大师说:一部经的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就像蜂蜜的甜度,边缘的跟中间的甜度是一样;这比喻说:一部经你不要小看缘起分,这整个序分,你从这个地方可以看..

净界法师: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净界法师:对净土宗人的勉励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的骄慢,说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这样子,业力不会放过你的,你不要去触动罪业。我们在处理业力..

净界法师:你要研究四十八愿,首先你要了解它核心的思想

净界法师:你要研究四十八愿,首先你要了解它核心的思想◎将述此义,大科分三:为了说明这二个主题,我们有「三」「大科」:┌乙一、弥陀本愿之缘起┌甲一、前言┤│└乙二、净土法门之特色││┌乙一、总标核心五愿..

净界法师:信心就是信心,为什么加上一个真实?

净界法师:信心就是信心,为什么加上一个真实?佛陀说:比方说一个客人,他暂时住在旅馆当中,他暂时住一住就要离开了,不能长住;但是这个旅馆的主人,他是真实的永恒的住下去。那你现在分别法音所产生的感受跟妄想..

净界法师:你想什么,就会感应什么

净界法师:你想什么,就会感应什么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

净土法门:放下是论心,不是讲事!

净土法门:放下是论心,不是讲事!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这一大事因缘在《法华经》上一句话,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十方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

净土法门:杀盗淫妄不可作,精进修行即在当下

淫欲,罪过非常严重。六道众生所犯种种罪业,总不外一个是杀、一个是淫,这两桩事情让你生生世世不如意,让你在六道里面,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非常短暂。造作罪业,堕落在三恶道,三恶道里面受罪、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