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言多有失,祸从口出!一个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样那我玩:沉默是金!这其实,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因为凡事都有分寸,一旦过了分寸,无论言多有失,还是沉默是金,都一个样。
所以,与其纠结于字面上的意思,不如探讨一下,哪些话是不能常说的。恰好,笔者看到了一则禅师的故事,对这个问题,说得非常精妙。
这天清晨,一位书生急慌慌地来到了法华寺内,来找无德禅师。原来书生是来赶考的,却没有考中,便在京城里卖字画,代写书信为生。没有生意时,也写写诗文啥的打发时间。
昨天,生意出奇的不好,恰好书生也没了饭钱,饿了多半日。于是书生的那股悲愤劲头就来了,提笔写了一首诗文。写完后,他正在低头欣赏呢,突然听耳边有人叫:“一看就是位怀才不遇者,朝廷埋没了这等人才,实在不应该。”
书生抬头看,是一位衣着华贵的人。书生刚想谦虚两句,那人就丢来一锭大银,跟着又从腰间解下玉佩,放在诗文上说:“银子,是赏你的。你明天拿着你这诗文和这块玉佩,去宰相家,自有人接待。”
言毕,那人转头就走。书生连忙追,却突然闪出几位面目狰狞者,横在他眼前,啥话也没有,就瞪着书生看。这一下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今天特意来找无德禅师,想让禅师指点一二,若见到宰相,该说些啥?
无德禅师听完后,微微一笑道:“只需做到三不说!其一:宰相不问,不要说。其二:你不知道的,不要说。其三:你做不得的,不要说!”
几天后,那书生又来了,却是进门就嚷嚷着要出家为僧。无德禅师明白,书生必是没有被宰相看中。于是便问书生,是否做到了那三不说?
书生哭了,说:“我就多说了一句话,一句啊……”无德禅师追问:“你多说了句什么?”
书生道:“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宰相,那块玉佩的主人,是不是当今万岁?一直和颜悦色的宰相,突然就怒了,骂:这是你该知道的吗?然后就把我乱棍打出去了……”
一、有失地位和身份的话,不能多说
这则禅道故事,是发生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如今却是现代社会,所以若有过一两次,估计是不会有损什么福报的,故而笔者,重新定义为“不要常说”。
书生福报重不重?很重!不及第的情况下,竟遇到皇帝,给了他一次机会。虽必须要通过宰相考核!可若一旦通过,可想而知书生前途将会如何了。故而书生很谨慎,找无德禅师请教,得到了“三不说”。其中第一个就是:宰相不问,不要说!
这句,其实就是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因为地位低者,见地位高者,人家还没问呢,自己却乱说,这实在是一种糊涂,其实就是愚蠢!
人家关心的东西是啥,你知道吗?啥也不知道,上来就一通言辞,只能被看扁,甚至从此留下了一个“轻薄”或“不堪重用”的评语!更要命的是一不小心,还能说出祸端来。比如书生问“那块玉佩的主人,是不是当今万岁”?这不是找打是啥,福报自然就没了。
二、不知道的,不要说
这体现的是的做人态度!人们都讨厌,胡乱八卦的人。都反感,背后乱嚼舌根的人,所以这些人是公认的,没有福报的人。因为,他们犯了众怒!
而对于学识等,也是如此。所谓学海无涯,谁能精通天下学问?都必然有不知道的,这才正常,不但不丢人,反而会博得尊重,对自己的学识增长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若总是一副“天下我第一”的架势 ,那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沦为笑柄!福报也就没了。
三、做不到的,不要说
这体现的是,做人信誉度!中国自古就极其重视信誉问题,所谓“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
在现代社会,其实一次两次的食言,还算有情可原。但若是成为常态,那必会是“人见人烦,花见花败”,谁还跟你合作、共事?所以,人必须要有信誉度——做不得的,就不要说!一旦失去了信誉度,福报也会随之消失,这是必然!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