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道坚法师: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思想浅说_道坚法师为何闭关

道坚法师: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思想浅说

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思想浅说

道坚研究道信大师现存主要的史料有:道宣 (695667) 《续高僧传》卷二十的《道信传》, [1] 净觉( 683-- ?)撰于 712716 间的《楞伽师资记》,杜朏约撰于 716720 年之间的《传法宝记》 [2] ,作者不详的《历代法宝记》 [3] ,《神会语录》 [4] ,还有《传法正宗定祖图卷一》 [5] 、《祖堂集》、 [6] 契嵩《传法正宗记》、《佛祖历代通载》、《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及《景德传灯录》等。现根据据这些历史资料,对道信大师的生平及其思想予以综合考查。

一、 道信大师的时代背景

宇文周统一北朝( 578 )三年后,于公元 581 年为隋所灭,又经过短短的八年,隋灭南朝陈国,终于结束了国家的南北分裂局面( 589 )。至此,到隋大业六年( 611 )约有廿年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但随着炀帝的暴政和隋末的战乱,使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继之于公元 618 年李唐王朝灭隋,直到贞观二年( 628 ),才平定了江南和朔方,使政局稍为稳定。政权的更迭和频繁的战乱,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给予当时佛教的重创,是可以想见的。苦难的生活背景,人民渴望幸福的未来,希望得到解救困惑的方法,因而也给佛教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北朝时期的宗教政策大体上还是采取扶持佛教的态度,虽经魏太武帝灭佛( 444 )和沙汰沙门的举措,但佛教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精神力量的砥柱。如北周武帝于公元 577 年攻占北方佛教重镇邺都,并下令在北齐全境灭佛,近三百万的僧尼成为编户。破坏人民的信仰,必然会刺激民心,灭佛行动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的前凑,以至当权者失去民众的支持,人心向背,终致灭亡。因此,隋王朝取得政权后,立即大力扶持佛教,据《历代三宝记》中的统计,隋开皇十七年( 597 ),见即僧尼将二十万,支提寺宇向出四千,当时的僧尼数量不及北周一隅的十分之一,战乱对佛教的破坏由此可见一斑。到了唐代,严格控制僧尼数量,并实行度牒制度,以打击私度现象,但收效甚微。如《续高僧传志超传》中说志超曾无介怀,亲度出家者四人。并且,私度也是佛教内部的普遍现象,如《静琳传》中道宣说:度杂公私,宪章有叙,故使外虽禁固,内实流通。这就是道信大师当年的生活历史背景,这种私度现象也可能就是他出家多年后才被得度吉州的原因。

二、道信大师的生平

道信( 580651 )俗姓司马,原籍是河内(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后来迁移到蕲州(治所在今湖北省蕲州镇)。七岁出家,其师的戒行不纯,他便秘密地受持斋戒,不为人所知。五年后( 592 ),即他十三岁的时候(依《佛祖历代通载》为开皇十二年),往舒州皖公山(治所在今安徽省潜山西北)跟随三祖僧璨禅师,学习禅法。经八九年(《续高僧传》说是十年,《佛祖历代通载》卷十说服劳九载),僧璨禅师往罗浮,道信想随去,没有得到师父的批准。僧璨对他说:汝住,当大弘益。这预示他留下来,将有很大的成就。道信大师虽然于七岁出家,仅属私度,一直没有合法的出家身份。据《传法宝记》载:至大业度人,配住吉州寺。《续高僧传》也说:国访贤良,配住吉州寺。可见到了隋大业年间( 605617 ),国家大量度人出家,道信才得到政府的承认,发给度牒,分配到吉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吉安县)的寺院居住,他已是出家近二十年的比丘了。在吉州期间,正值隋季丧乱,遇到群贼围城七十余日,井泉皆竭。信从外来,水复充溢。刺史叩头,问贼退时。曰:但念般若,不须为忧。(《传法宝记》)这个传说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道信叫人但念般若,显然是受到南方摩诃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影响;二是道信虽然年仅三十来岁,已经得到了信众的崇敬,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盗贼平息后,道信想到衡岳去,在路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时,应僧俗两界的邀请,住持庐山大林寺,且一住就是十年。大林寺为智锴所创建,《续高僧传》中有《智锴传》(《大正藏》卷五十,页 570 )。智锴曾师从三论宗高僧兴皇朗大师,又跟随天台宗的智头修学禅法。开创大林的智锴,足不下山,一心修持二十多年。道信来到大林寺十年,可能已是智锴的晚年或已经去世(智锴卒于 610 ),然而三论宗和天台宗的学风对道信大师的影响,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续高僧传》说:蕲州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以印顺导师的意见,众造寺可能是大众愿为造寺的意思 [7] 。应蕲州道俗的邀约,道信到了江北黄梅县建寺传法。《传法宝记》说:武德七年( 624 ),至蕲州双峰山,周览林壑,遂为终焉之地。居三十年,宣明大法。归者,荆州法显、常州善伏,皆北面受法。从武德七年( 624 )入双峰山,到永徽二年( 651 )去世,其间共二十八年,与《续高僧传》的三十年之说基本相合。这段时间,是道信宣扬佛法的阶段。他定居于双峰山,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广开方便法门,接引四方信众。上述的法显、善伏等人,都来学习禅修,可谓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常住人员多达五百余人,连刺史崔义玄,也闻而就礼。据《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所传,贞观末太宗向师道味,欲瞻风采,诏赴京师,师上表逊谢。前后三返,竟以疾辞。三十来年居山传道,三次推辞太宗的邀请,这种淡泊自然的作风,显然是受到智锴二十年足不下山、不受隋帝敕召的影响。道信平日对诸门人说: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莫读经,莫共人语。能如此者,久久堪用,如弥猴取栗中肉吃,坐研取,此人难有。(《传法宝记》)这种苦修的精神,是与达摩等前代祖师的头陀式苦行精神一脉相承的。永徽二年( 651 )八月,他命令弟子 [8] 在山侧造龛,门人知将化毕,遂谈究锋起,争希法嗣。关于法统的传说就有两种,一是《续高僧传》的说法,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这里明明白白地说,嗣法人是很多的,并且是秘密的付嘱方式,所以才不为大家知晓。二是《传法宝记》的说法,及问将传付,信喟然久之曰:弘忍差可耳。因诫嘱,再明旨赜。及报龛成,乃怡然坐化。时地大动,气雾四合,春秋七十二。这里是说,道信还是信奉单一的传法模式,弘忍是唯一的嗣法门人。不管怎样,他的常住弟子有五百余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于是单一传法还是分头传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后人为表彰道信大师的功德,刊石勒碑,有中书令杜正伦撰文颂德。他留下的著作,《楞伽师资记》中说有《菩萨戒法》一本(已佚),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载于《楞伽师资记》中,是否全文引录,已不可考)。

三、道信大师的禅学思想《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道信大师的禅学思想,主要保存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全文约三千五百字,被《楞伽师资记》引录。

(一)、楞伽与般若融会的思想,是道信禅学的中心理念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说: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这里说明道信是以楞伽和般若思想,为他的禅学宗旨。《楞伽经》卷一说: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此诸佛心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即众生本具的自性之心,这在众多的大乘法门中,观察悟入此诸佛心,是最为重要的解脱法门。这种关注内心的修行方式,是上承楞伽师的传统理念,为道信继承达摩一系禅法的核心思想。关于一行三昧,《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解释为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即是世界万有之相状,是平等无差别的,这样就消除了人们内心强烈的执著和分别心。达到一行三昧时能得到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这实际是把禅修喻寄于生活中,现实与理论的圆融践行方法。

(二)、禅净的融摄

道信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对一行三昧的实践,引用《文殊说般若经》文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得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一行三昧的践行,要先听闻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明了般若的理念,依此理念修学,才能入于一行三昧。般若的空义、无差别义、缘起性空等义理,是修此法门的先决因素。对此入道安心法门的具体修行,是要当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即一心专念一佛的名号,算是持名念佛了。但要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还需要端坐念实相,这才是第一忏悔。要除去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一心专念一佛名号,心心相续,则可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无念之念,这是实相念佛的法门了。由此可见,树立禅净合一的修行模式,道信大师当为首功。当然,作为一个成功的宗教实践家,胸襟开阔地接纳一切事物,并能契机契理地为信徒开导适合其心理基础的修行理念,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三)、心佛不二论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引《大品经》说: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什么是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一心专念,别无杂念的纷扰,也不必去过分地追求和舍弃,就与诸法实相(诸佛境界)相应。此心与佛相应,无二无别,故有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的心佛不二论。观佛无形无相貌,即是安心,常常忆佛念佛,不起攀缘之心,则心境泯然无相,与佛平等不二。看此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或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亦名菩提金刚三昧、本觉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虽无量,皆同一体,亦无能观所观之意。把佛、心、涅槃等理念平等一如,没有了人为的染污差别相。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观无量寿经》语),为道信大师明了心性的主要思想,他举五种理由,来说明心佛一体的理念:一、心的体性清净,与佛等同;二、心的功用中能生起诸法,但心却是恒常寂静的,任何杂染的都不能污染心的清净;三、心是恒常有觉性的,与佛无二无别;四、心法常观身空寂,心内心外,其理一如,因此身入于法界之中,无有障碍;五、用守一不移,动静常住的法门,能令人明心见佛性,早入解脱之门,这也是与佛想通的。这种心佛一如的理念,给人以极大的信心,指明了众生都具成佛的潜能,树立了人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修学佛法者提供了精神上的积极支持。

(四)、对玄学的扬弃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风尚,曾经深入士大夫阶层,谈玄说妙,被看着是文士的象征。隋唐之际的道信大师,理所当然要受到这种学风的影响了。在《安心要法门》中,道信引用傅大师的守一不移以明观法。这一,在道家的理念中,是形而上学的,与道相等,是宇宙的本源,能生万物,有天地造化之功。老子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等语,以明一为天地先,一是宇宙本源没有差别现象的杳冥状态。道信大师对守一不移的思想有他自己独特的解释,谓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间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这种守一不移的功夫,在道家谓之守一,意思是想象其物,精思而固守,以得其真一。如《洞玄经》说:丹书万卷,不如守一;《抱朴子》也说:守一存真,乃得通神,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道家在实际的修行中,守一是守的玄关一窍,《性命圭旨》云:夫修道先观其心,观心之妙,在玄关灵明一窍,一灵能不泯,精炁可长存。道家的玄览守一之术,这里用来解释佛教看心的法门。他在文中又说:凡舍身之法,先定空空心,使心境寂静,铸想玄寂,令心不移。心性寂定,即断攀缘,窈窈冥冥,凝净心虚,则夷泊恬平,泯然气尽,住清净法身,不受后有。文中以玄学来阐释法身的清净性相,以窈冥的恍惚状态,来解释佛家的心无分别境界。泯然不动的功夫,成了他重要的摄心法门。在文章的结尾,他引用了许多老庄哲学,并对其进行了评判。如庄子说:天地一指,万物一马(齐物论)浅智之所闻,谓一以为一。故庄子犹滞一也。又老子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外虽亡想,内尚存心故知老子滞于精识也。吸取玄学的合理成份,并对其有违佛理的理论进行评述,是道信大师对玄学思想的扬弃观。

四、结语

根据上文综述,道信大师的一生特点有三:一、他如先哲一样足不下山,不为名利所动,并告别了以前禅者游方弘化的头陀方式,营寺造像,广泛地接引群机,以至常住弟子达五百余人,形成初具规模的禅林雏形;二、他不但得到了普通道俗的崇奉,而且还有地方官员(刺史崔义玄)的大力支持,有利于推动佛教的大力传播和发展;三、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是在楞伽宗的如来藏心的传统中,融合般若思想的实相念佛,念佛即是念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终致心佛不二论的理念;以《观无量寿经》等净宗思想,结合唯心净土理念,组成禅净合一的教学特色;还适当地扬弃了玄学的思潮,而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方便法门。

参考书目:

[1] 《续高僧传》之《道信传》,录于《大正藏》卷五十,页 606 中[2] 《传法宝记》,参见杨曾文先生的校订本,收入《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年版) P174 。[3] 《历代法宝记》,约撰于 775 年,可参考《大正藏》卷 51 和柳田圣山《初期的禅史 2 》(筑摩书房 1984 年出版)中的校本。[4] 《神会语录》,杨曾文教授编校,中华书局, 1996 年版[5] 《传法正宗定祖图卷一》,录于《大正藏》卷五十一,页 768C 。[6] 《祖堂集》,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由泉州招庆寺的静、筠二位禅僧编纂。[7] 参见印顺《中国禅宗史》,江西人民出版社, 99 年第二版,第 40 页。[8] 在《续高僧传》中,说嘱咐造塔的是弘忍;《神会和尚语录》则说造塔的是元一(《历代法宝记》亦持此说)。

相关文章

照光法师:明心颂通解

释迦座下形象沙门照光愧撰序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之间,如今已是两仟零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回想起十年前时,我还是一个二十多岁未懂世事的青年,现在已经三十有二了。回首往事犹在昨日一样,历历在目。..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三【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四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目次 序言 自序

佛海枢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法师撰注佛语谛实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目次《楞伽经义贯》第三版序言初版自序谢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一楞伽阿跋多罗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十

卷十第三节想阴魔境一、想阴区宇相(定中初相)【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释】楞伽:楞伽是山名,也是城名,以此城在楞伽山顶,故以山名为城名。楞伽为梵语,中文译为不可往、不可到、难入。因为此..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卷九B.色界天四禅天(A)初禅三天1.三天名义①梵众天【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注..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第二篇悟后依体起修第一章前方便:四种清净明诲【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

明证法师:地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

明证法师,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倾全力保护它?明证法师开示:是,但是如果你全力都放在这上面,佛法的修学就完了,全力放在戒定慧上,保护环境的事情自然你就做了,因为我们坚决不吃,这就做了我们这一份,另..

明证法师:请问师父在念佛时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妄念,它本身算不算妄念?..

请问师父在念佛时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妄念,它本身算不算妄念?明证法师开示:这个就是你弄错了,如果这样肯定是妄念,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你要知道念佛的念也是妄念,你要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坏了,所有的念只要能够起心动念..

热门推荐

女命癸酉日柱几次婚姻,癸酉日女命必嫁高个子丈夫

女命癸酉日柱几次婚姻,癸酉日女命必嫁高个子丈夫感情的事情在不少人的眼里都是很难说明白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生活可以一帆风顺,不会出现什么矛盾,不过这还是得看命的,对于癸酉女命而言,此生会经历多少次..

尊重他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成长课!前几日

尊重他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成长课!前几日,在开往FU.Zou的6号、7号列车卧铺车厢中,迎来了一群十余岁的学生们。他们活力四溢、朝气蓬勃,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上洋溢着归家的欣悦。人手一部手机,有的在刷抖音,..

远离阴桃花#怪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梦里的人与你相遇,对你无微不至,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然而你可曾想过,如果这个人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又会怎样?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粉丝小韩遇到的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小韩是个肤白貌美的..

00后的童年缺席,8部经典日本赛车动漫盘点

作为影响80后、90后一代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了大批粉丝的心。尤其是那些与赛车相关的作品,更是点燃了无数男孩的速度梦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00后们能否有幸接触到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

清朝历史人物,铁齿铜牙纪晓岚八字解析

纪晓岚,本名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

住宅外有立交桥对风水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故现在在很多交通枢纽位置都是会修建各类立交桥,可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面积,保证车辆的通行。处于这些立交桥附近的房子便会离这些立交桥间..

生肖鸡含金钥匙出生的年份:一生贵人相助,大喜大财,四方来财

文丨这个球不错编辑丨这个球不错前言生肖鸡,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属鸡的朋友个性比较独立,不喜欢受人约束,追求自由和热爱和平,不过聪明敏捷的特质,让他们在事业和财运上拥有不错的表现。在十二生肖之中,生肖鸡..

科学家:“短命基因”携带者更易在69岁前死亡,每25人有1人?

科学家:拥有“短命基因”,携带者更易在69岁前死亡,每25人有1人携带,真的吗?一大早,张阿姨的手机就“嘀嘀嘀”地响个不停,她揉了揉眼睛,抓过手机一看,原来是家族群里的消息炸开了锅。二婶转发了一篇文章,标..

八字命理:孤辰寡宿入命格

亥子丑年生人:见寅为孤,见戌为寡。寅卯辰年生人:见巳为孤,见丑为寡。巳午未年生人:见申为孤,见辰为寡。申酉戌年生人:见亥为孤,见未为寡。孤一定是在寅,申,巳,亥。寡一定是在辰,戌,丑,未。何谓孤寡?老..

嘴附近长痣特别常见,嘴角长痣的男人很幸运

嘴附近长痣特别常见,嘴角长痣的男人很幸运。他们不喜欢在生活中太在意。他们一定会和别人沟通得很好,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好。男人嘴巴附近的痣图嘴角长痣的男人嘴角长痣的男人一般都很幸运,这样的男人心胸开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