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传全文及译文
系辞传者,春秋之际,先儒颜渊之孙,自宋国服《春秋》,穷通鬼神,博涉群经,一日有感于易,欲体其要。祖考太师公曰:“孰为君师?”渊曰:“周公旦。”乃以《周易》经为包容,鉴其彖象,注以文言,贯以纬度,述其周、宋、公、伯、夷、召、周、召之德,别其卦爻之志,而着之系辞。故曰:五经之传,其《易》义最深,其次《诗》、《书》、《礼》、《春秋》爻象,皆易所生,其义犹大,非接皮毛之文。可谓天下兴亡,易之为病也。治则吉,乱则凶,古今通叙,一体而已。
第一篇:天
天者,阴阳之父,动静之本,生杀之根,神明之庙。太极之始,无极而太极,有极而复无极,其无穷也,不可极也,而况乎其表里俱是乎?故曰:天降临于下,为之辅佐。勇夫以时举,时兴而作,故天下有时,有刑,有赏,有斥。论其文曰:“元始天尽,千载一体”,是故坤元产万物,天地交合,而万物出焉。易曰:“观乎天文,察乎人事,夫何可易?”所言者,天文人事也。人事之多端,天文之多端也,天文之不测,人事之不著,是故圣人独尊天文,以察诸人事焉。
第二篇:地
地者,万物所基也,顺应天时而凝聚而成,故曰:静以观其变而潜以察其微,动以应天而随神化而制化。育万物而无声,蔽圣贤而不见,故称为万物之母。论其文曰:“夫地者,正襟危坐,厚德载物”,是故古者君子居其室而天下治。肇离则动,静而定之,故曰“人可以容其上,而天可以载之”。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三篇:雷风
雷者,至阳之会,风者,至阴之会,二者交相辅精,故曰:节之鱼,涂之糜,不可逆也。若贞者以天地之正而及人之情,则佑不助纣,祗不降于斯民。见忌而不言,似鸟之静,是时天机。故曰:“先雷为动,而后受之以风。”天地之情,在动中求静,其所以成也。
以上三篇,系经大旨,而又不可偏废。故言:神明之始,天;万物之根,地;神明之精,雷风。天文之容不爽,人事之纪不歧,由此而覆知天下之情也。
第四篇:水
水者,阴柔之物也,怀刚而内自保,故曰:因其柔而制其刚,无不利也。其喜中也,行水之道而不遏,中而止也,以其随下而从刚上之义也。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刚动,坤柔顺。”男主外而女主内,是谓天地之大义。
第五篇:山
山者,至重之体,顺阳而起,以其阳顺而重气也,故曰:君子升山而景行,括囊而载之,命曰:膺乎天,志乎君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谓“山上有木,仰视则大,合势而下。”天地之情,高下之义,如是而已。
第六篇:地泽
地泽,中正之谓也,故曰:维为天下牢。圣德用之,宜开君子之门,固前厚后,是谓不测之德。用之事君,宜先於德。故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制化诸侯,使其线纪得中,而天下治矣。
第七篇:火
火者,精阳之物也,忽发而可动,炎上而不容貌,是其至阳也。故曰:火上追明,不可长也,可及而快也。因火之烈而无所不制,故曰:君子远庖广厨,上有国而怀宝,其中之物,足以劾王。火者,圣人之神器也。
第八篇:泽水
泽者,地之润也,水者,泽之润也,故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其喜见于上地,是以称为泽也。故言:元吉在上,大人以稽命正。用之时,制物而弘化,经营而贞固。是天地化育之所致,德性之所生也。
第九篇:地山
地山者,止而不止之谓也,具阴阳之气,阳烈而阴柔,故曰:利不宁,毒龙无咎。圣人用之,以制罪从。夫天地之大化,皆静斯可以制之,故曰:不行遇邪,飞之迟也。
第十篇:天水
天水者,德性之流行也,柔下而动上,故曰:大往小来,是以调顺而行。其道济乎自然,故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圣人用之,宜去一而就二,或者夫二而就一,乃合于天地之义。
第十一篇:天山
天山者,地之静中,起而为山,居上而观下,静以儆下,故曰:庸匪其位,动而失静者也。夫用之,宜涵养而制御。其喜见天而畏翼有人,故曰:君子之制,配天地之道。
第十二篇:地风
地之为物,以旋转为纪,因其柔顺,故不失其常。风者,及物之至便者也,动而无形,飘飖而无伦,故曰:进退而有所践,是以君子不行而名扬四海。用之,宜泥热而劝冷,因其粘而集之,可介而行,可为而成。
第十三篇:天风
天风者,德之隆也,神明垂拱,无形无位,因而生物,如太常之道,不可遏而止,和之则吉,不知何之则凶。用之宜周旋,如车之无軏,如鱼之无害,不失其正饰,上宜修德,下宜笃行,道之所以全也。
第十四篇:火山旅
火者,阳之精也,至烈而无所容,其燃烧如此,故曰:陆行则中,徐行则贞,南面而观其兆,不失其常。山者,静以止之,而火性荡荡,故曰:烽火狼烟,愿盼君子。圣人用之,宜遍历四方,统御曲直,因而制之,可谓故道於天下也。
第十五篇:地雷复
地雷,亦阴阳之会,精气共布,雷声大响,故曰:顺而应之,便可以为永法也。复者,阴转阳也,是以善复者不死,喜随天时,故曰:君子以辨物之情而定其义,以时中之,则勇不可当以加之。若用之,宜知小复大,辨微而知著,合符而成化,可谓纯厚之道也。
第十六篇:雷地豫
雷者,至大之气也,赫然震惊,斯有城府、壮夫之气助之,则吉无不利矣。地者,柔静之致也,故曰:豫如万状之始。其逑然委靡,因而生物,故曰:水满则流,火盛则燥,圣人所以制众也。用之宜见可而进,见难而保,故曰:君子豫然乎义,群臣服之。
第十七篇:雷风恒
雷风恒,升降定也,因而化之,是以君子以恒心保志,居静而思之,宜审时度势,志于一也,故曰:百年之后,成大业者,必经此道者也。以其德为定,以人心为镜,行中不迷,疑始不移,其于损益之间,宜周旋中正也。
第十八篇:泽地萃
泽者,由上润下也,应而不虚,故曰:采之义如何。地者,柔顺以载物也,故曰:止之言如何。观其德,左右插之,自天佑之,故为贤士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