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_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念

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

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

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人习焉不察的“财富”一词,可说是较为晚起的用语。《辞源》与《辞海》都未收“财富”一词,足以表明这一点。“财富”究竟是什么?从现象描述的意义上说,财富是由物与用所构成的统一体。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财富包括物质性(即财物)和人的意向性(人对财物的所有、利用与支配,即财用)二大要素。由于财富与人的主体意向性相关,因此还具有创造与消耗的对立互动。但综合而论,财富的此世性,是财富的根本特性。

出世佛法如何观照属世的“财富”?换言之,“财富”在佛法系统中居于何种地位?这是佛法的财富观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

依大乘佛法的解释,人生在世的正报是有情身命,既是正当享受生命苦乐的载体,也是生命尊严与价值的根本体现;而人生在世所继承或创造的一切资生产业,则属身命的依报,同样是生存价值中的不可剥夺的依持部分。资业(财富)作为身命依报的构成部分,在三世因果体系中,至少先在地具有承载的正当性。因此,保全身命与资业,作为人生在世的愿望,在佛法中具有肯定性的合理地位。

然而,资业财富在佛法系统中,虽具有作为身命依报的正当合理性,却不具有终极而无限的价值。这是由佛法的出世性格所决定的。因此,资业财富必须安置于佛教修行解脱的宗教理想中,才能得到明确的定位。

大乘佛法系统的修行解脱,始于以“六度”、“四摄”为本位的菩萨行,终于转烦恼而证菩提、成正觉。佛教明确主张,菩萨行圆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广行“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居“六度”、“四摄”首位,可见其重要性。而在布施度行(财施、法施、无畏施)中,财施又最为基础而直接。进一步考察,财施的付诸实现,已经蕴涵着对财物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承认。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布己所有,施与众生”。若无所有,何施可行?于此可见,大乘菩萨行的落实,同样承认对财富的所有与支配,但具有明确的、出世性的财用指向。

所有权与支配权,作为属世财富衍生而成的二大属性,但在大乘佛法的布施度生的菩萨行中,却力所能及地将财富的所有权与支配权转让给他人。大乘佛法财富观中的超脱性,是佛教修行中对财富的本质立场。其目的在于对治世人财富所有权与支配的“异化”现象。就财富的本性而言,财富原本是人类生产的创造物和生活的消耗品,然而,当财富“异化”为阶级、地位、身份等人为属性时,往往导致财富所有者成为财富的奴隶,受财富所奴役。佛教的布施度,正是对治、破除众生之于财富的“异化”状态,复归到财富的本然之用。就佛教的宗教性格而论,佛教徒的出家修行,托钵乞讨,远离村舍,避世修行,明确指向对财富的不占有状态,保持与财富的严格距离。佛教戒律中规定,出家修行者不蓄金银财宝,甚至手不捉作为等价交换物的钱币等等,在持作律行上有着严格而具体的行为规范。如果说布施度表明了佛教对财用的出世取向,那么在佛教戒律中,则更为严格规定了对财富所有权与支配权的舍弃态度。

上已表明,佛法修行者对财富的超脱态度,是由复归于财富的本然之用而?除世人对财富的“妄执”心态,以及佛教出世解脱的宗教品格所决定的。这其实已经表明了大乘佛法圆融而超脱的“财富观”。但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演进中,佛教弘化融汇了传统儒家基于义利之辨的财富伦理,更为强调属世财富与出世修行之间的对立性,加之佛法注重对欲念的超越与克服,富有被理解贪欲成性的象征,故往往使人产生财富与佛法的对立观念,财富的所有权成为佛教修行、往生净土的宿障,似乎只有贫穷者才能更有资格往生成佛。这其实是对佛法财富观的极大曲解。

不可否认,追求财富是人类欲望的突出表征。确切地说,追求财富与人的贪吝欲念相关。问题的关键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应该分辨其行为本身的属世正当性与合道德性。应该指出,中国佛教徒并非绝对地拒绝财富,而是鄙夷财富的贪吝之欲。如著名的《龙舒净土文》劝诫世间贪吝之徒说:“得人三千,而不以为多者,贪也;自费两千而遂以为多者,吝也。贪吝之失,众人所同,而不自觉。若能去此,方为贤者。如是则善业无不可为,恶业无不可戒。何则?不吝财以为善、不贪财以为恶,故也。若如是以修净土,必不在下品生矣。又能转以化人,使更相劝化。人则以己无贪吝之心,必加尊敬而乐从其化。所化必广,上品往生,复何疑哉!”可见,中国佛教徒的典型心态,并不是针对财富本身,而是针对财富所有者的伦理评判,及其与之相关的业感果报的价值性评判,由此达到劝善教化的社会效应。

佛法承认财富的现世正当性,并进一步提出世间或人间福报的解释。这是从果报论原理上,对财富来源正当性的一种重要说明。但佛法同样并不否认创造财富的正当性,这是作为对财富的现世来源的正当性的严格补充,如五戒中“不偷盗戒”,“八正道”中的“正命”、“正业”等,都强调了财富来源的现世正当性。如此看来,佛法的财富观,不仅较为圆满地解释了财富来源的现世合理性,而且还论证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正当性或合道德性。

佛法的出世性及其财富观的超脱性,还必须解答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就是佛教僧徒的财富创造论问题。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辟佛论者一以贯之的传统成见。特别是在上世纪初,中国社会排拒佛教的一大现实理由,就是指责佛教徒是社会财富的“分利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现代社会从来未曾反思:社会本身为佛教徒提供了何种创造财富的途径和方法?太虚大师契理契机所倡导的“人生佛教”,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意义上说,正是出于对财富成为佛教弘化的支持性资源的考量,并为佛教变革适应社会变革中的财富观,提供了新的诠释视野。

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显著特征,在于从传统小农社会到现代工商社会的变革。这一转型,使世人对财富的追求,与民族国家兴盛息息相关。“国富民强”,正是这一财富主导下世俗观念的明确表达。佛教弘化如何契应于现实时代的“财富”追求,就成为必须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文明的相互包容性,也使许多互有歧异的“财富”行为进入佛教弘化视野。佛教弘化理应阐明对“财富”的佛法立场。这种立场的阐明,不能是平面式的视界融合,而是立交式的视界融合。恪守与小农社会经济结构相顺应的“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的丛林清规,显然不能完全适应工商经济条件下的佛教弘化,更不能回应于当今世界全球化经济时代的财富观念变迁。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理念,不仅涉及到诚实节俭、自食其力的个人工作伦理,而且更加重视“财富”对于佛教弘化的支持性作用。这就是说,“财富”应该成为现代佛教弘化的支持性或工具性资源,但决不是支配性或目的性的资源。只有真正有效而合理的运用作为支持性的社会财富,才能体现佛教弘化的“人间性”;相反,如果佛教丛林视社会财富为支配性的资源,必将与大乘佛法慈悲度世的普世悲愿背道而驰,成为佛教修证成佛、弘法教化的真正宿障。

总之,大乘佛教圆融而超脱的财富观,应该使财富定位为支持性或工具性的资源,而决不是支配性或目的性的资源。使属世的社会财富复归于其本然之用,作为佛教慈悲度世的方便支持,而决不能授人以“分利”的口实,障碍佛教弘化的普世事业的展开。唯有如此,佛法圆融而超脱的财富观,才真正具有普世教化的人间意义,创造性地参与时代的财富对话。

佛法圆融而超脱的财富观,参与时代的财富对话,具体表现为主动参与重建当今社会的财富伦理建设。传统佛教僧人一直视资业财富为修行出世佛道的资缘,以资缘而隆出世正业。而人们在佛寺中常见“广种福田”,则是佛教财富伦理的通俗表达。但在其背后,却蕴涵着个体行为在给予(播种)与回报(收获)之间的直线对应性。其实,本源佛法中的福报观有着更为严格而普遍的蕴意,是一系列互为相关且具有普世性的回报行为,同样表明了财富只能成为支持性而不能作为支配性的资源。佛教出世解脱有二大资粮,即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或道种资粮)。与财富相关的福德资粮,只是出世解脱的必要条件,决不是充分条件;只能具有支持性的效用,而不能成为终极的支配性的满足。如果认必要条件为充分条件,视财富为支配性满足,这就本末倒置。佛法系统中完整的福田观,应该由恭敬福田(敬田)、报恩福田(恩田)和悲悯福田(悲田)三部分构成,完整表达了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之心,对父母师长的感恩之意,以及对贫弱群体的悲愍之念。中国佛教弘化向来注重福德以悲敬为始,近代佛教弘化则更加突显了佛法报恩观念中的社会性内容。如太虚大师曾明确主张佛教僧人应回报“社会恩”,这也是“人生佛教”的主要指标之一。佛教的财富观,应具体落实于对社会的回报,这是佛教财富伦理建设中的主导蕴意。

应该指出的是,佛教财富伦理中回向社会的报恩观念,与现代社会中普遍流行的“利益交换关系”为准则的财富经营行为,有着显而易见的迥异之处。利益交换决不能成为佛教回报社会的计量尺度。在早期佛教僧团中,小乘圣果“阿罗汉”,意为“应受供养”,这其实是对修行佛法圣证者宗教性社会地位的一种认可,而决不是“交换”的前提。但在佛教圣证者普遍匮乏的弘法情境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如果视佛法作为某种可用于“交换”的精神性“物品”,那么,将成为现代佛教弘化最为致命的歪曲。它实实在在地提醒市场经济利益交换原则对佛法弘化的侵害,佛教寺院必须规范财富运用的正当性,并成为全体出家僧人的应有自觉。

因此,佛教圆融而超脱的财富观,应该正视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改变,这必须成为佛教弘化具有先导性的时代意识。这种与时俱进的弘法意识,要兼顾现代人们在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之间密切关联。在市场经济驱动下的社会――文化变迁中,任何有限责任的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扮演着经济人、市场人的角色,即使佛教徒亦不例外。

相关文章

10岁老牛为救女孩舍身堵住井口

10岁老牛为救女孩舍身堵住井口四川省阆中市七里镇鲜竽村松树坡,一场“人牛大战”正在紧张进行,为救主人女儿,水牛舍身堵井口,结果险些掉入深井。经过一番紧张施救,小女孩免遭不幸,水牛也安全脱险。很快,水牛舍..

仅仅未杀生还不属于白业

仅仅未杀生还不属于白业有人问:只是没有做杀生,是否属于白业呢?不属。如果没有做杀生就属于白业,那植物人不会杀生,他是否一直在增长功德呢?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终生监禁,没有做杀、盗、淫,是不是终生都在积聚..

三世因果丝毫不差

三世因果丝毫不差唐朝洛阳香山寺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今属江苏省)人。中年时在江浙一带来往,境遇很穷困。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遇着杭州灾荒,准备去天竺寺讨饭吃,走到孤山寺西面,又饿又乏,无法再走,坐在..

求佛忏悔延长寿命

求佛忏悔延长寿命南北朝(梁)宠法师,二十八岁时,遇一位有道行的人对他说:“你满四十岁要死,无法躲避。只有至诚求佛加持,忏悔以往的罪业,或许有希望。”宠照镜子一看,面部带黑气。便变卖衣钵,购买供品,往东..

做噩梦时念佛菩萨圣号能转业

做噩梦时念佛菩萨圣号能转业我们睡觉做梦,如果你念佛,念菩萨圣号念得灵了,在做梦中你碰到危险事,只要一念,或者念观世音菩萨或地藏王菩萨,你一念,马上醒来,不会再继续做梦,一念就醒。试验过好多次,到那个境..

与高僧大德们共修可否轻易获得证悟

与高僧大德们共修可否轻易获得证悟与法王等高僧大德们共修可当下证悟、或几年后证悟,都是不一定的,还要看自己当前的修行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法王等高僧大德们共修,由于他们具有不共的殊胜发心,使你获得修持..

殊胜十善业

殊胜十善业十种殊胜善业,就是不但远离十种黑业,而且行持对治黑业的善法。分别来说,就是不仅断杀,而且爱护生命;不仅断不与取,而且行持布施;不仅断欲邪行,而且护持戒律;不仅断妄语,而且说诚实语;不仅断离间..

发菩提心的人如何观想修法

发菩提心的人如何观想修法1、发菩提心的人,看到各种众生投于母胎,都要受很大的苦,当母亲被杀时,孩子同时也会被杀死。把所有众生当作是我们的眷属,发愿希望自己能早成佛道,而能使十方一切的众生,皆能够往生西..

随喜别人放生有什么利益

随喜别人放生有什么利益一般来说,随喜是十分重要的法门,每次我们随喜后,自己的功德便会增长,就像收到银行存款的利息一样。银行不会随时给我们利息,但是每当我们随喜的时候,功德立刻加倍。如果在做完礼拜三十五..

怎样做具有功德的放生

怎样做具有功德的放生首先谈一谈在什么时候放生?放生的时间要选择在善意行增上的节日。比如,藏历初一是定王佛节日,作何善恶成百;初八是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初十是千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十万;十五是无量佛..

热门推荐

老人都说:属鼠人,如果出生在这两年,未来10年“不得了”

『有福缘之人留下一句“『顺风顺水』”,自此万事如意,所愿皆能圆满。俗话说:“时来运转,命运难挡。”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命理的探索从未停歇。而属鼠的人,倘若出生在特定的两年,便仿佛拥有了一种神秘..

五行水弱的人怎么补救,水命弱的人补什么旺财旺运

五行水弱的人怎么补救,水命弱的人补什么旺财旺运五行水弱的人补救方法,中国著名命理学大师谢咏谈水命弱的人补什么旺财旺运,五行水弱的人怎么补救?相信很多水命弱的朋友们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这里中国著名命理学大师..

两夫妻都属兔好不好两个属兔结婚有什么好处

夫妻之间的相处是很有讲究的,要知道不管是谁,相处久了总会腻,会没有了新鲜感,生活就是这样。两个人在一起相处就是需要相互包容,一切寻找生活的乐趣。那么夫妻两个生肖属兔好不好呢?两个生肖属兔的人在一起好不..

月柱时柱桃花是什么意思_时柱桃花是必出轨

不同时间出生的人命运自然也是不一样,生辰八字可以推测出一个人命运如何。月柱时柱是八字中其中两柱,风水网的八字算命专题带你了解自身的命运。月柱时柱桃花是什么意思1)月柱有桃花月柱桃花代表了这个桃花是墙内..

农村的老绝户如今变成了富贵命

#我来唠家常#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农村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无论是穿戴还是吃喝,无论是居住还是出行,和前些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今天,我在这里要唠的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民俗..

【黄历】2024年05月06日

青龙今日值神。今日值神及黄历。值神:今日值神是青龙,属于黄道日。黄历详情:公历日期:2024年05月06日。农历日期:甲辰年三月廿八。宜:结婚、出行、合婚、订婚、订盟、动土、祈福、安葬、祭祀、破土、上梁、斋醮..

一帆风顺摆放在家里哪里好_一帆风顺不宜放哪里

一帆风顺是一种常见的风水吉祥物,给人一种柔美、清秀的感觉,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而且这类花朵并不挑剔生存环境,摆放在家庭中还有助于吸收甲醛、苯、氨气等不良的气体,净化空气环境。从风水角度看,一帆风顺摆放在..

紫微斗数命盘空宫的含义

在紫微斗数命盘中,会有空宫的情况出现,也就是某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不同宫位里面没有任何星宿,有些人就非常担心,比方说有些人一看到自己财帛宫空宫,就认为自己这辈子赚不到钱了,一看到自己夫妻宫空宫就认为自己..

刘晓庆:我跟武则天不一样,她靠男人上位,我一辈子都在成全男人

最近,随着刘晓庆的前男友爆料,70多岁的庆奶奶频上热搜。换成别的明星早就塌房了。但庆奶奶不仅没塌房,反而圈了一大波粉,俨然成了大女主。其实,金星早就问过刘晓庆:你演过武则天,是不是你和她有很多共同之处?..

奇门遁甲丨坎卦,人生的根基

坎卦:根基方树根是不动的,不论是事业的根基还是情感的根基,都是安静不动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静态的根基要变强变大,需要动态的事物滋养,树根底部有动态的水流滋养;人要经历动荡和坎坷,人生的根基才能强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