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一种道德的考量标准,毋宁说是道德智慧的体现。
积善因还要智慧吗?
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如此一来,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朋友的便车,就把这个故事述与他分享。朋友听后,颇有同感的说道:“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必要开开关关。熟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觉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适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佛法的哲学逻辑听起来高深莫测,解析清楚了,很简单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要想“让世界充满爱”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无需处心积虑地每时每刻想着自己如何如何地去“行善”,反观每一件要做的善举里都包含着“善人善己”的道理,做起来也就会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了。
这难道不是“善智慧”吗?
“为善”智慧了,“至乐”的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佛法不是把人性抛在一边,孤独地行走在茫茫的环宇之外,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在“普度众生”的“弘法”路上,唯有这样的研习佛陀精要,才能充分体味佛学的魅力,佛学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