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妙华法师:禅与心脑的体验_妙华法师著作

妙华法师:禅与心脑的体验

今天下午我给大家作佛学讲座的题目是禅与心脑的体验。之所以要选这样的题目,是由于我在长期的弘法与教务工作当中,接触了方方面面的不少人,通过经验的积累及对社会的透视,我发现当今时代人的心理疾病是非常普遍的。有大量的医学资料表明,在大专院校中,以人大、北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现患有人格分裂症的概率达到了15%--20%。医学报对杭州市民的调查也发现,在杭州流动人口当中心理疾病的量度达到人格分裂症的概率是10%--15%。这就说明了在当今这种转型时期的社会当中,从小学到大学、从家庭妇女到社会在职人员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是巨大的,这也是工业社会与商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心理医生和其他国家相比是非常稀缺的,在国外每一百个人当中有5至6名心理咨询医生,而我国每一万人当中才有1到3人。由于这样的原因,我认为佛学也应该对人类进行关怀,于是我就选定了这个题目来给大家作一演讲。

一、禅定有利于人的修养

人在社会生活当中是要有修养的,就像我们买了一部新车,只有去好好保养它,才能长时间地安全行驶;而如果不能好好地保养它,则会很快出问题。我接触了一些很有成就的人士,发现他们的人格修养表现在他们的人格魅力上,可以说是光芒四射的。有很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及社会高层领导,他们的成功与修养成正比的关系。而在和普通大众的接触当中,就发现他们经常陷于人我是非、争斗、矛盾等一些纷争之中,这是与人的社会修养没有提高相关系的。基于这样的前提,我认为佛教当中的禅定有利于人的修养的提高,而且它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具体讲是通过冥想、静坐、禅定,一方面使我们达到身心一致,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心脑达成一致,还可以使我们的内分泌趋于正常化。在社会活动当中,有很多人的情绪非常焦躁、浮动,我们在茶馆、饭店、车船码头及朋友聚会处,都会发现这种焦躁的情绪弥漫在人群当中。

我认为通过长期禅定的修行、修习,非常直接地有利于人修养的提高。首先表现为明理,一个修行禅定的人,学会了冥想、静坐、禅定,最基础的就是可以明理。不论他是听人讲话时,还是在看书、做事时,他的心能致于一境,能屏除外缘,而把他的心聚集在某一点上,能抱着一种非常宁静的心态,把某一件事情善始善终地做好。而一个没有通过禅定修行的人,他在做事时,往往容易朝三暮四、虎头蛇尾。为什么禅定的修行可以达到明理的程度?这涉及到佛教的戒、定、慧三学。定的状态就像高山的流水一样,它在山则清,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积渊为潭,能够印照外界的万事万物。人的心通过禅定的修行就能达到山涧清流的作用,是一种很净化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去读书或者思维某一深奥的道理,就能容易体贴入微;而如果我们以散乱的心,对像佛教人生观等非常抽象的道理则很难达到通透、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我认为通过禅定的修行,可以使人明理,它内化为心的安详,外化为社会的修养。

由于人的惰性,导致我们修行禅定的过程是很困难的,就像以前夏令营在这里坐在地上听讲座,头一个小时还可以,后一个小时则身心分离,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根本就管束不了自己。通过禅定的训练,使我们可以达到制心一处,佛经里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可能很羡慕那些取得社会成功的人,其实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他们有着如高压枪般的心的力量,他们放弃了很多东西,并且按自己的目标始终如一地去做,能够达到制心一处。在日本的中小学校,有很多学校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采取了静坐的方式,这是非常有效的休息。人的心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训练使我们的心达到制心一处的程度。严格地讲,人在青少年时期的差别不是很大,除个别人是天才之外,差别只是在学习的品质上面,由于他的学习品质很散乱,管不了自己,当独立的任务交给他时就没法完成。

通过修习禅定,还可以使我们达到心身统一。当我们身体坐在讲堂时,我们的心也应可以透过语言文字而领会到一种思想的本质。人之为人或者说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以文字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果缺乏这种能力,这个人的智慧是受到局限的,因为他只能去直接获得经验,而不能间接获得经验。心身的统一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最后表现为心对事物空性的认识,和身体对空性的灵动的体验。那么外在的事物对你来说就像隔着一块玻璃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坐在眼前,但各种东西都无法扰乱你的心。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法门叫涅槃道大手印,它告诉了人们修定的一些方法,最终到达身安稳、口安稳、意安稳。这个法门很好,它很现实,强调的是即身成佛,对今天所提倡的人间佛教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这三个安稳就是通过禅定来达到的。所谓意安稳,就是心的安稳,如果我们对物质世界和有情世界不能够从理论上了解它的规律,我们就不可避免的会患得患失,这就是我们普遍的不安稳心态。因此我们要认识事物的规律,佛教里把这种理论认识叫教下,是可以言说的。我们的心对空性的体悟达到一定积累,就会使我们远离纷争与得失,这时的心态就是意安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态好,即身心与法相适。

在过去儒家教育的背景下,要求国家公务人员或一个家庭成员,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就是通过对身体的纠正来端正人的心,所谓身正则心正,一个正气浩然的人的举止必然也是非常规整的。由于当今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享受条件,使我们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但却失掉了我们应有的心态,身安稳在社会生活当中也体现为一种修养。比如你和别人谈生意时,你的目光是东张西望,一会儿呼机响了,一会儿又想到干别的事情,那么人家就会认为你的修养很差,或者说你没有诚意,你不能专注别人的观点。

语安稳表现为心口一致,把心里悟透的道理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给对方,这不仅仅是个技巧的问题,更是通过对禅定的修炼来完成的。哪些话当说,哪些话不当说,在这个话出口时用什么语言组成去表达,也是通过修行禅定来完成的,我们在打坐时,不会去讲话,必然要静语、调整身体,使身体达到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站如松的效果。这在丛林中那些长期在禅堂里的老修行人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我们在和他们接触时就发现,他们的身教大于言教,他们从不讲无根语。没有根据,来路不明的话,他们从来不说,尤其在正规的场合,他们总是把内心独到的体验讲给别人。像我们看到的一些老和尚的开示,常会感觉到是针对自己的问题来讲的,那是因为他们确实通过禅定的修习达到了意安稳、身安稳和语安稳,不仅在文字上让我们感到贴切,而且体会到由于他们的心安稳外化为语言的安稳。所以,我认为在社会生活当中,可以通过家教、社教和文化训练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但来得最直接、最快的是通过对禅定的修行,来完成我们的自我修养。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我认为最好的保养自己的方法,就是每天抽出10分钟、30分钟去冥想、静坐,修习禅定。当然禅定有四禅八定,那是很高的层次,但每天最少要抽出些时间学习静坐。我可以举出大量的事例:曹雪芹专门修习静坐,这可以通过很多资料来证明的;蒲松龄有一个专门修习静坐的精室,有人讲他写的《聊斋》里面有很多鬼神之事是由于他有通神的本领;鲁迅也有静坐的习惯。我们翻看许多伟人的资料,就会发现他们事业的成功总是与心的修养密切相关,没有一个人是脱离了心的修养而单独获得成功,尤其是在科研、社科、修道等方面。所以,现代人一定应当把它视为与穿衣吃饭一样,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定会大有益处的。

二、通过禅定的修行所获得的定力可以改良性格

现在有人提出对普通人讲性格决定命运,对决策者讲思想就是命运,一个决策者的思想决定了一群人的命运。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是由量变到质变,性格所影响到的前途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作为一个决策者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思想家,一个企业的领导缺乏思想,这个企业是没办法发展的。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性格的改变,由此把握好自己及群体的命运。

佛教将性格称为业习,业是业力,习是习气毛病。一个人如何想、怎样做,完全是由人的熏染得来的。我们会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也包括遗传在内的影响,尽管还没有医学研究证明父母的性格可以遗传给子女,但从社会考察角度发现,父子之间的性格有某些相似之处,有的表现得很接近,有的则表现得较模糊。佛教并不相信命定论,不认为人的命运是天定的,不认为人的命运是属命的,只是说一个人身口意三业的熏染与养成会影响后来性格的发展趋向,后来的性格又反复熏染人的思想与行为,它是交叉往复、来回熏染的。人在单独时,性格是难以表现的,只有与社会发生接触时,性格才能表现出来。

修习禅定实际是在改良我们的心态,修习禅定的过程也是纠正我们身体行为的过程。通过修习禅定,增加我们的定力,这是直接的结果。由于我们有了定力,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马上就会有一个我在提醒自己该不该做什么。有些人由于没有定力即使把忍字刻在手臂上,但碰到突发事件时,还是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自己难以制约。由此可见,长期禅定修行产生的定力,能改变我们的性格,当然,像和霭、坦然、清纯这样好的性格是可以保留的。我们受到社会上不好的染污很多,导致我们有很多不好的性格,需要去检查、反省。但现代人的生活就像很多人同时开着车驶入高速公路,只能加快速度而不能停下来,使得我们观察、反省自己的工夫很缺乏,往往是自己知恩不报,还指责别人是恩将仇报,就像中央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多数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仅生意伙伴,而且父子之间也对簿公堂。这是由于社会成员缺乏自我省察能力,自己不检查自己的行为,这种检查不是社会法律与道德所能代替的,法律只能治末。当一个人在策划要去干坏事情的时候,是没有人能去管他的,这时唯一能管他的是他自己,而一旦这种错误的行为发生了,再去制止他的行为显然是没法挽回的。也可以讲起到了震慑、打击犯罪的作用,像对文物的破坏、对森林的烧毁,那是没法挽回的,把他枪毙一万次,也解决不了问题。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个道德意识,担心自己做得不对别人会谴责的,会有一个道德的警示作用。

禅定的修行,既是生命原本的需要,也是自我的精神营养,可以把它看成是自我检查与自省的一种能力。就像一台电脑自身能检查病毒一样,如果电脑没有杀毒软件,则很快会出问题的。当一个人的精神出现问题时,如果对社会还没有产生伤害,就没有人管他,由于大家都忙于生活,即使是家人之间也忽略精神方面的互相关心。往往有很多疑难杂症,都是发于毫端,很多精神疾病在几年前就发生了,但并没有引起关注,如果在开始时就给予阳光,可能就不会演化为更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讲,普通人好的性格可以保持、保留,而像偏执、偏激、心理自我封闭、敌视别人的这些心理,则需要调整、改变。一个人的自我与本我在打架时,最好念《金刚经》,每天受到《金刚经》中空性的熏染,就会使自我与本我分离的状态趋向于统一,而确立向上的信心,身脑就会统一起来。一个修道人必须从改良性格入手,如不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而谈大道理,那是在妄谈,更别说成佛作祖。

通过禅定的修行,可以使我们的思想变得非常深邃与宽阔。我们平常都希望自己为人做事有智慧,佛教认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因为经书是成佛的经验,我们按照经书里讲的去做,就可以获得智慧。智慧必须从三学中得来,三学包括戒学、定学与慧学。我认为戒的精神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如果你什么都想得到,那就一定是什么都得不到;定学是通过训练,尽可能地除去我们心里的妄念,让我们的心达到专一的状态,这样我们的记忆力、分析能力及判断能力就会成倍地增加。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日本老中医春山茂雄写的《脑内革命》,书中讲人类经验智慧的积累有了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所能调用的只占它全部的10%左右。按照佛教三世因果学说,我相信人的智慧可以通过禅定路径来进行开发。在民国初年,有位寄禅法师,人称八指头陀,在未出家前是个放牛娃,出家后通过佛法的修学获得了智慧,他写的诗不亚于唐诗,诗中的意境及揭示的真理还高于唐诗。还有大家熟悉的六祖慧能大师,出身贫寒没受到什么教育,通过对佛法、禅定的修行,使他获得了与佛陀同等的智慧,他的《坛经》没有佛言祖语,但字字句句完全与佛经相契。由定入慧,是由于定的前提是止,如果我们的心不能歇下来,不能宁静的话,我们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漫天的龙卷风力量非常强大,但它发于青萍之末,圣人观察细水当中青萍的流动是受水的推动影响,将会演变为风,风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成为龙卷风。如果我们能修习禅定,使自己的心变得非常洞明,我们对人世的观察,对很多重大事情的判断,在发而未发之际,我们就能推断出以后的发展结果。我曾做了不少的事例对人进行观察,写日记跟踪,发现判断准确率在80%以上。比如近期我和一个原不认识的人,因工作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就发现他的情绪异常激动,这是由于他家庭的不幸与社会对他的打击,都被他原封不动的带来了,并且没有通过佛法来释放自己,私下我认为他会在三至五个月内发病,我第二天上班头一件事就是将这个判断写在了日记上,结果事实得到了证明。这不是说我比哪个医生更高明,我认为是通过修习禅定,锻炼了我对事物的洞察能力,我认为大家都可以做到。这在社会形态学上,对此可叫超然物外,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件事物拉开一段距离,跳出圈外时,才能对事物观察得准确、清楚。

我们通过禅定的修行,检查自己的思想,认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命运就会得到改变。在我们走进佛教以后,会发现很多禅宗门下的一些老师父,尽管受社会环境影响,没受到什么好的文化教育,但他们那种行为的安详,心态的安稳和对很多问题明察秋毫的能力,在和他们接触时确实使我们很折服的。我亲近过广东的本智老和尚,他住在一条穷巷子里面,一生中没有住过丛林,在咱们国家很多大的事情还没发生时,就警告我该如何做。我很奇怪,他平常很少看媒体资料,好像对佛教事业也不太热心,这位老人居然对社会很多重大问题能够明察秋毫。我认为他的心是宁静的,就如一面镜子蒙尘很少,所以能印照万事万物。对定的修行不仅能改变我们的性格,而且也能改变我们的思想,一个人如果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与思想,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佛门里讲命自我立,不在于天,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确立自己的命运。

禅定对行为的影响。前不久我到北大MBA工商管理硕士班讲了一次禅与企业文化 ,我讲到了个人的行为与企业的行为决定了该企业的成败。一个人通过修禅定,使自己的身心非常安稳,能考量自己做过的,能洞彻将来要做的,就能确立当下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这样去行为,我们就可以少做许多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事情,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人是在交学费,即便是成千上万已失败过的事情,包括子女教育、婚姻、对待金钱的态度方面很多人在交学费。如果我们能三思而后行,或者在做的时候对过去的经验进行省察、对未来进行洞彻,那就可能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现代社会当中我们要不断问自己:我想做什么?将你的兴趣与你将做的联系上,如果对做的事情根本没有兴趣,就是非常痛苦的。还要问自己:我能做什么?就是对自己能力的省察。第三是我该做什么?这就回答了社会的需要,社会不需要的事情,做了也没有用。在行为上要不断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按照这样的原理去做,就一定能成功,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需要用一种平常、宁静、没有功利的心态。我常讲有人在做包装设计、建筑设计,但谁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设计呢?我则喜欢做人生设计。不同的人应该做不同的事情,既不应错位,也不应越位,更不应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每个人不应依赖别人给自己设计人生,用一种洞明、宁静的心态来省察自己,就可以回答刚提出的三个问题,即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有时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在自己的本位上认识自己,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希望在学佛和对禅定的修习当中,不断地把修行与自己身心的修养、及社会行为的修养密切挂钩,使自己在社会生存当中,以定力的面貌去判断一切事物,这样才会有深度和广度。

禅定具有反省的品格。当一个人心里达到一种空明的状态,就具有反省的品格,反省也是原本具足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去游戏、玩乐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想法很单纯,而当你收摄身心、屏除外缘去打坐时妄念则会更多。其实这个原因是很简单的,就像我们刚接一杯水时,里面有很多泡沫和杂质,当杯子放着不动后,会发现有很多微细东西在漂浮,时间放久了漂浮的东西就会沉下去。我们的心就像那杯水,我们的妄念就像那漂浮的杂质,刚刚在打坐时,必然会有很多粗细的妄念在纷纷起伏,时间久了则会慢慢沉下去的。刚开始打坐时,可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训练半年后,可能有十分钟心就能静下来。无论是通过缘起观的方法,还是用数息观的修行方法,只要能运用熟练了,就可以得心应手,甚至在坐飞机、上课时,都可以对身心进行调整,训练自己尽可能地入定。禅定这种反省的品格对人很重要,一个不会反省自己行为的人,必定是个粗鲁的汉子,因为人生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东西,如果没有反省的品格,可能就会一错再错,甚至一个团体、一个民族都会出现来回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人与动物不同,就是人具有反省的品格,通过禅定可以提高人反省的力量,使我们获得世间的定力。比如有些领导随着位置的升迁,他的定力也在增加,在一些大的事情出现时,他可以临危不惧。当身心与空相应时,所达到的状态叫出世间定,世间定是以得失为目的,而出世间定是以身体的觉受、正受为结果的,我们要透过世间定的修行,达到出世间定的觉受。

禅定具有对事物的省察能力。长时间的禅定训练,可以使我们对事物明察秋毫,前面谈了这方面的内容。十年以前,我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对佛学也有较深的造诣,见到我时很喜欢较劲和我辩论佛教的心理学及与唯识有关的内容,在谈到唯识学时,他常常得理不饶人。有一次我动了个念头,如果他长期钻在概念当中,而不知道佛法对人的关怀,把佛法当成了学问,自己也就成了受害者,联系到他的自尊、虚荣,我认为他在顺境时是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他在逆境时则会出问题的,我把此写进了观察日记里,后来证实了我的判断,由于他办签证几次未成功,导致精神承受不住。所以我认为对禅定的修行,不但使我们具有反省的品格,而且使我们对事物具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也可以说是给我们自己的心理建立一道防线,我把他称为黄金底线,无论外部的世界如何动荡、变化,价值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底线。一个出家人的黄金底线就是我是出家人,不管任何得失和外部变化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是个出家人这就够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心里的黄金底线。我对企业家们讲,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的指标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利润这样的经济指标,也不在于给社会带来了多少效益这样的社会指标,而在于企业景气时不狂喜,企业下降时不忧烦这样一个心理指标。这个黄金底线是保值的,人的需求是不封顶的,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情,所以人心里是没有上限的,但却一定要守住底线。《达摩多罗禅经》有两句话:久动则狂,久静则滞,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生意、名利、官场上,如果不断奋斗动得太久,而没有机会坐下来反省自己时,就会容易发狂,发狂的程度是多种多样的。相反,老是把房门关起来,不和社会接触,不和人倾诉、交流,就会造成滞呆和自我封闭,甚至修行功夫也得不到社会的检验。现在一般中青年人的步子太快属于久动则狂,应该把步子放慢些,让我们的心歇下来,学会一年当中给自己的灵魂有几个休息日,一天当中有十几分钟使自己的身心处在宁静状态,对生命进行一种修补。

三、禅定和心的健康

长期的禅定修行毫无疑问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这方面的资料在中医学上有不少,在气功文献里也有,宽定法师写的《静坐入门》谈到了很多,不少人按照介绍的方法去做,达到了延年益寿的作用。谈到益寿延年,人们会想到医疗条件的改善、个人的遗传基因、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及夫妻和睦等等,我认为人的长寿是与这些息息相关的,但最能掌握的是我们心理的健康。如果对自己的心不进行环保,不注意心理的调整,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日本老中医春山茂雄有三条经验:第一,目前在社会上发现的癌症、各类肿瘤及很多疑难杂症,他通过列表统计发现20岁以后成年人得病80%来源于信念不正确,因信念的不正确导致内分泌失调、紊乱,使自己的免疫力下降。他讲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所医院,如果每天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对身体这所医院进行保养;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免疫力则会下降,内分泌失调,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像癌症、肿瘤等与内分泌有关的疾病,都会和心态相关连的。我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北京医院有位从日本读博士后回来的年轻医生,来上班的头一天检查身体时发现得了癌症,他极其痛苦,万念俱灰,幸运的是他到了广济寺并请了些佛学方面的书,通过学习他接受了佛法的智慧,就乐呵呵地回医院上班,医院让他休息,他讲不给工资我也来上班,过了一年之后,他的癌症奇迹般地消失了。由这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明心态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是说因心理健康会使所有人的病得到改良;而是说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使得很多人得了疑难杂症,要想治病,首先要治心,病由心生。春山茂雄当了三十年中医,又当了三十年西医,他是位佛教徒,自己有家医院,他用他观察到的经验给我们找到了身与心的桥梁,病由心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第二,当人在嗔怒时,人的分泌物的毒性大于蛇毒四倍,他把人在嗔怒时呼出的哈气放在量杯里,对它的成分进行化验,发现它的沉淀物是暗黑色的;而一个人在高兴愉悦时呼出的哈气,沉淀物则是乳白色的,也就是说一个是有毒的,一个是无毒的。他讲当一个人怒发冲冠时,杀伤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儒家也讲仁则寿,仁慈的不是别人,由此可看出,通过禅悟、明理,对身、口、意三业的改良,确实使人能得到很大益处,达到了长寿的目的。可能长寿的原因还有吃素、遗传基因等方面,生命是个多元体,是由各种因素促进的,而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对我们的心进行改变。第三,当人遇到好事很高兴时,脑内会分泌脑内吗啡,使得我们身体免疫力有极大的提高;而一个人在垂头丧气的时候会分泌?肾上腺素,就像生气时的唾液一样有很大的毒性。这种毒性在吃饱饭时,会造成肝气郁结;在空腹时,则会造成血液结块。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使自己身心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而不是处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很多人也在上班、工作与学习,但每天垂头丧气、似病非病,那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当出现这种状态时,就应该通过佛法的修行,把自己从亚健康状态中拯救出来。在一个人身体很虚弱时,越怕感冒,越易感冒,而身体很强壮时,偶然受到外邪的入侵也不害怕。对那些亚健康的人进行关怀时,往往使他们产生一种失落、自卑感,使他们的心处于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每个人应该学会拯救自己,使自己的心充满着光明、坦荡、智慧,使自己的身心很好的统一起来。这不仅仅是讲在纸上,运用在社会当中也具有现实意义。有些人学佛几十年后,觉得佛法没给自己带来利益,而放弃了过去所做的努力,原因是认识不对路、方法不得当。事实上如果认识对路、方法得当,一定会给我们解脱、自在与快乐的,不仅能改变自己体内的环境,而且能改变身体之外的周边环境。一大不调,百病丛生,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的,有一大不调时,就会出现多种病症,无非是地、水、火、风的一种变化程序增加或减少。比如:上火就是火大过盛的表现,湿热就是水大等等。通过对心的调试,使我们的身心能统一起来,处在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

四、通过禅定的修习来改变业力

夏令营提倡在生活中修行和在修行中生活,这无疑是接引大家的一种方便。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家不可能都出家或常来寺庙里修行,只有让大家在某一个时期内通过对佛法的领受,然后到生活中运用佛法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佛法还讲 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俗语也讲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明人的业习是非常难改变的。仅仅在生活环境当中提起念头,那只是对禅的一种运用,除非修行已有了功夫,在接人待物之中可以磨砺自己。但真正改变我们的业习,必须还要下死功夫,要下禅堂里的功夫,最少在家里养成修定的习惯。只有强大的定力,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业习。如果没有强大定力的穿透力和定力所获得的三昧力量,仅仅靠一种观念的提醒,在生活中这是不够用的。也就像两军打仗,在战场上才会知道自己的武器灵不灵。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和想修行的人来讲,通过禅定定力的修行来改变自己的业习,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课堂提问

问:请问法师如何克服打坐的腿疼?

答:在修定的初级阶段,身体的调整还没有达到自如的程度,出现腿疼是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在痛的时候不妨采取痛定思痛,哪个地方痛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哪个地方去,想是谁在痛?痛的感觉怎么样?这时你可能觉得痛是一种很好的感受,就像习武的人早上起来拉腿时,也是很疼的,但压过了后,反而不压时很难受。禅定修行时也是这样,腿痛时能坚持下来,所获得的正受比别人会更细致、精确。记得我作沙弥时,坐在石头上,用绳子把腿给捆起来,痛的时候也不动,过了这个阶段后,感觉就非常好。打坐训练的过程,是和自己在斗争,一方面是可以坚持的,另一方面方法应得当,要将动与静很好地结合起来。达摩祖师在打坐间歇,就做易筋经操,活动自己的身体。禅堂里很讲究行香,通过行香使我们的心念静下来,使我们的身体处在放松的状态。行香与不行香会使坐在禅凳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不行香直接上座,会感到心里特别乱,腿也很难受。我想既然你已上路了,必然会走向目的地。

问:有些人喜欢弄清道理,佛学里理论很多,请问唯识宗能否把佛法阐述得很清楚?佛教对人做梦是怎样解释的?禅悟的境界能否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现在社会是一个讲理的时代,有很多人是先把道理弄明白了再去做。对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对天台宗次第性的了解,或者是对唯识学一种理性的理解,然后走进佛教,这都是可以的。唯识学与逻辑学密切相关,与概念及名相的确立也密切相关,名相非常纷杂,一般人用自己的智慧去把它辨析得很清楚,确实是很难的。在佛学界,有这样的大德,在唯识学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对佛学的丰富与弘扬有很好的建树与作用。我想信仰除了理性的成分以外,还有非理性的内容,比如宗教情感、宗教关怀、宗教行为等,这不是说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有一条鸿沟,但两者如何贯通往往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我们对佛学很多问题的思考,常陷入二律背反当中,在唯识学里,核心是末那识与阿赖耶识,有没有灵魂,这也是整个世界在人文学科方面研究、关怀的一个课题。我们是要把佛学里面的一些理论辨析清楚,但我们也像中了箭的比丘,一方面要花精力把箭是谁射来的、箭是什么做成的这个问题搞清楚;另一方面当务之急是要医疗创伤,我认为医疗创伤要更为重要。同时我也不反对有一部分人去从事那些深奥理论的工作。

研究开悟的境界是一种内在的体验,理论在这个层面上已显得不怎么重要。一个优秀的禅师虽然他悟的境界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但是他会用人间所有的语言工具,把大家引到最容易看到月亮的地方。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对方处在什么位置,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接引,我想这一点机和教是相扣的。可能有一个误区,很多资料记载都停留在悟以明理这个层面,比如读了《金刚经》,对无我、无人、无众生相这句话理解了,这叫解空;如从内心深处与空相应了,这才是开悟。而开悟往往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上,只有证悟才能达到法与身的统一。所以有很多人在解悟、开悟以后,就觉得无事可做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开悟了,他要做的事情会更多。

《阿含经》中把梦分为四种:一类是日有所做,夜有所思的梦,这类梦是虚幻的,它的活动是在意识的层面上;二类是宿世梦,人物场景及内容于现实中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这类梦归结于阿赖耶识,即潜意识深处的一种梦;三类是感通梦,由于对某种事物的信仰,对某种工作专注地投入,在梦中会获得灵感,这类梦发生在末那识;四类是因病所得梦,要得病或生病快要好了时会做一些梦,比如梦见自己会飞翔,可能是中风的征兆等。从很多资料看,梦和佛学、医学是交叉的,这方面讲起来还是很细微的,有兴趣可以去找这方面材料读读。

问:请问法师命运完全是由于业力决定的吗?你作为僧人是否也是由于你的业力来决定的?禅定能力很强能改变一个人,那么乞丐是不是可以通过禅定的修行来成为富翁?禅定的修习能否消除业力?

答:他问的问题很多,我在回答时,希望大家能举一反三。由于贫穷而去当乞丐,他通过禅定对自己进行省察和洞彻,如果他确实想出了挣钱的办法,并且这个办法能被大众所接受,我想他可以不当乞丐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不光我的出家是受业力决定的,我们之所以投生为人也是由于我们作了很多的善业,也作了一定的恶业。因此,一个人对自己命运的选择,选择这条路而不选择那条路,当他起心动念时,后面会有很多的背景材料,对此我在不断的证明当中坚信不移。

问:法师今天的讲演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一个初学者,想请教在修习禅定过程当中,要注意一些什么?有哪些方法会更好把握些?

答:佛法有很多的药可以治我们的病,众生其实就是病人,佛法是药方,佛是个大医王。刚接触佛法的人,不妨先练习静坐,寻找一下静下来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的是功利性,有很多人一坐下来就想获得神通,找自己身上的感觉。前不久,我和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见了次面,在谈到《西游记》时,我认为唐僧尽管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他有很坚强的正念。其实一个修行人,不论在什么样的境地,都应向唐僧学习保持正念。以非功利的目的去修习禅定,应该是很稳妥的。把开天目、气脉通、得神通这些妄念都放下,一心正念就没有有些书中写得那么可怕,肯定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有些人听说打坐容易走火入魔、出偏差,就望而却步,我觉得刚开始连着魔的资格都没有,当你和魔是一类时,他找你干吗?

问:网上很多人在顶礼法师,问法师能否自我作一介绍?

答:我的法名叫妙华,今年43岁,出家16年,主要修行禅宗和研究禅学,终生志愿是著书与弘法,不愿意当方丈。凡是有佛学讲座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几乎是有叫必应,不论是大庙小庙。已经写了八本书,既不是学术专著,也不同于过去祖师们的开示,都是面对社会所涉及的内容,比如科学与佛学的关系、人生佛教的内涵和佛教与人生等作了些探讨。在讲经方面,立足于人生佛教和大乘佛教,也立足于现实,让大家听了就能懂,学了就能会,会了就能用,这也是我弘法与著书的指标。

今天讲的这个题目也是一个探讨,因为我感到佛学讲座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而带有启发性与体验性的内容比较弱,这个探讨应该是有益的。不能说是成熟,比如禅定与业力、梦、性格的关系,实际上这些内容是非常有趣的,也是很现实的,要把这些问题理出一个头绪,我想对今天的佛教弘法也是一种贡献。

问:请问身体差怎么办?诵经能治病吗?

答:简单回答是没有钱进工商银行,没有工作进劳务市场,身体有了病就进医院,心理有了病来寺院找师父。要奉劝的是不要走错了门,不要吃错了药。诵经肯定能治病,是由于经文的暗示和经意对我们内心的释放及经的加持力,但问题是能否见效取决于个人用功的长短,还在于用什么心态去读经。可以告诉你的是,假如你得了癌症,也希望通过诵经来治好,那可能你的期望值是大了些。

问:狂禅是否因为缺乏禅定?

答:悟性很高的人一定更要修行禅定,没有很深的定力对禅悟进行加固,对那些悟性很高的人是容易发狂的,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很多。前不久,我去太原讲经,有一个中学生对佛教教义的了解不亚于佛学院毕业的学生,非常准确也很善辩,他跟我探讨了一些尖锐问题,我告诉他还是回家好好静坐,修行一下禅定。佛教讲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个秩序是增上的,之间的关系是有次第的。至于六祖所说即定之时慧在定,即慧之时定在慧,那是过来人的话,而对一般修行人千万不能发狂。在修行过程中,要和为人处事一样,应当有平常心。

问:难道睡觉就不能入禅定吗?

答:显然这是把禅定与禅悟搞混淆了。在修禅定时一般是通过对外在行为的约束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只有那些上乘根性的人在行住坐卧时都可以处在禅定当中,那样的境界我们可以说,但我们确实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不能说自己在打呼噜睡大觉,还讲是在入禅定。这只能自己去验证,没有人为你负责任,而且我认为在修道的道路上,一旦一个人的精神出偏了,连医院的医生也治不好的。病从心起,还是要发心去忏悔。心出了问题如果不表现出一种外在的行为,一般是觉察不到的,这是修行者的大忌,千万不可以把祖师的话给误解、曲解了。当然,禅的运用是很洒脱、自在的,但禅的修行过程确实是很苦的。比如新参在禅堂里腿痛得发麻,后失去知觉,那种感觉确实很痛苦,感觉心都要跨掉,自己支持不了自己。只有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得来的东西才是真东西,而唾手得来的东西给你都不应要,何况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

问:长时间打坐,血液不通,肌肉会不会坏死?

答:至少还没有出家人在禅堂里打坐有肌肉坏死的病例。人在打坐时身体处在异常的状态,夏天出汗时,身体内的五脏六腑是凉的;冬天外边冷时,身体缩成一团,身体内是暖和的。人在平常睡觉和站立时,75公斤重的人有3、5公斤血大部集中在腹部,一般站立时间较长时,就会有手脚麻肿的症状。而在打坐时,血液分散到整个全身,加上气血的运动,身体舒服的感觉就像融化掉了的感觉,不应该出现肌肉坏死。假如真的发生了肌肉坏死,也可能是因为用功过猛,动静兼顾得不好,或者是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一种修行的痛苦,那就没有必要,可以调整一下自己。修行的态度就像好的琴师在调琴,绷得太紧弦就会断掉,太松就演奏不出好的音乐。所以说修道人的一生,既不能把弦绷掉了,成为一个神经病患者,也不能松松垮垮而老没有进步,行于中道,是真精进。

相关文章

照光法师:明心颂通解

释迦座下形象沙门照光愧撰序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之间,如今已是两仟零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回想起十年前时,我还是一个二十多岁未懂世事的青年,现在已经三十有二了。回首往事犹在昨日一样,历历在目。..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三【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四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目次 序言 自序

佛海枢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法师撰注佛语谛实决定不虚——金刚法宝赞目次《楞伽经义贯》第三版序言初版自序谢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一楞伽阿跋多罗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十

卷十第三节想阴魔境一、想阴区宇相(定中初相)【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

成观法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第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沙门释成观撰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释】楞伽:楞伽是山名,也是城名,以此城在楞伽山顶,故以山名为城名。楞伽为梵语,中文译为不可往、不可到、难入。因为此..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卷九B.色界天四禅天(A)初禅三天1.三天名义①梵众天【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注..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第二篇悟后依体起修第一章前方便:四种清净明诲【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

明证法师:地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她?

明证法师,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倾全力保护它?明证法师开示:是,但是如果你全力都放在这上面,佛法的修学就完了,全力放在戒定慧上,保护环境的事情自然你就做了,因为我们坚决不吃,这就做了我们这一份,另..

明证法师:请问师父在念佛时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妄念,它本身算不算妄念?..

请问师父在念佛时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妄念,它本身算不算妄念?明证法师开示:这个就是你弄错了,如果这样肯定是妄念,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你要知道念佛的念也是妄念,你要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坏了,所有的念只要能够起心动念..

热门推荐

真心爱你的男人,和你久别重逢时,多半有三种表现

文/叶飞飞yff图/源于网络男人只要真心爱你,他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会格外深情,迫切想和你相拥。在他看来,你就是最理想的对象,早就把你当成最亲密的人了,再也放不下你。因此,他会用全部的真情,给你最好的疼爱与..

装修风水禁忌和破解

按照风水学标准来看的话,根本没有十全十美,完美无瑕的房子,总有一些地方会有不足和煞气的存在。所以我们装修房子时合理利用住宅风水破解的方法、装修风水禁忌和破解相关的内容来破解房子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煞气,装..

客厅若太小,赚钱多不了

客厅是一所住宅风水上的太极方,即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它代表了宅主的胸襟、社交面、赚钱能力等。如果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就会使家人胸襟开阔、社交广、赚钱多,反之则应了“客厅若太小,赚钱多不了”的俗语。虽然..

家中沙发摆放风水禁忌

在我们的风水学术中,沙发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因此沙发的摆放在风水中是有着很多风水讲究与禁忌需要我们注意的。那么,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家中沙发摆放风水禁忌有哪些呢?家中沙发摆放风水禁忌1、沙发的背后..

鱼缸对门摆放有什么危害_家里经常坏东西有哪些影响

许多人希望给屋里沉闷的室内装潢增加一些灵动的色彩,所以往往会在家里放上一只鱼缸。家里有鱼缸,自然是件好事,但鱼缸可不是随便乱放的。那么,鱼缸对门摆放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鱼缸对门摆放有什..

男羊女鼠婚配家破人亡是真的吗,属羊和属鼠婚配怎么样

男羊女鼠婚配家破人亡是真的吗,属羊和属鼠婚配怎么样男羊女鼠婚配非常低,婚姻会破碎,但是也没有到家破人亡的地步。1、男羊女鼠婚姻状况:属鼠人和属羊人不能在一起,因为两人难以互相理解,如果结婚,只能不欢而散..

成亲后,我们都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一)赵家姑娘今日出殡,就葬在后山腰。我与她仅有一面之缘,只因去年乞巧节时,无意间在街市中遇到,颇为投缘,便一同在水中放了花船,又一起喝了梅子酒。她似乎对我很是喜爱,微醺之时,她附耳过来,告诉我,她已..

时柱是比肩男命好吗代表什么

比肩是与日主五行相同而阴阳也相同的五行,时柱比肩男命代表什么?八字时柱代表一生的成就,想了解更多时柱的相关内容,就点击风水网八字时柱专题看看。时柱比肩的男命是什么比肩在时柱,命局财多身弱,时柱现比肩者..

属羊人最富贵的出生日最苦命的出生日子

十二生肖中,生肖羊是一个性情温顺的人,他们对人亲切,总是默默的守在朋友的身边,认真倾听朋友的心声,所以身边总是有好多好友,他们还有着很好的毅力和忍耐力,那么温柔可爱的小羊们出生在什么时候最富贵呢?属羊..

厨房灶台的风水禁忌_厨房灶台朝向风水

灶台,是家中灶王爷所在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布置风水时一定要注意厨房灶台的风水禁忌,否则会容易冲撞了灶王爷,而使得家中运势变差。那么,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厨房灶台的风水禁忌有哪些呢?厨房灶台的风水禁忌1、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