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这一部剧热播,引发了人们对家庭伦理的重新审视,该怎么对待婚姻,老人,妻儿等等都成热议的话题,而原生家庭这一词也反复出现被热议。倪大红主演的苏大强与高鑫主演的苏明哲很难被人喜欢,苏明哲更被冠上了一个标签:愚孝。

“我”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人的私心是天然的,你只需要放一放,这个“我”就能迅速长大。因为从来没有人会想到过要刻意培养自己的私心。让人做到不孝是很容易的,但让人做到孝是很难的。
你在批评和嘲讽苏明哲的愚孝的同时,不要连带把孝也打倒,也倒掉。倒脏水连孩子都倒掉了的倾向不是没有,而是正在发生。
我的专栏的很多篇文章中引用过王阳明的话。很多人不理解舜为什么这么愚孝,而王阳明对此的解释,相信会令你深思。
王阳明先生说,因为舜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还不够孝顺,所以他的父亲这么对他,因为他关爱弟弟方面做的不够好,所以象才会对他产生恶意。所以舜就更加孝顺父亲和关爱弟弟。
瞽叟为什么要害自己的亲生儿子呢?王阳明说因为瞽叟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慈爱的极点了,对舜很好了,所以他对舜就越来越不好,因为他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很多了。象为什么又这样呢?也是因为觉得自己对这个哥哥实在是太好了,已经好到极点了,所以才会越来越坏。
你是否又有新的启发呢?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愚孝岂是一个愚字就可了呢?当你放出“我”时,别说愚孝,连孝都会逃跑了。象和瞽叟就是把“我”放出来了,自然没有了慈,悌之心。所以孝这个字前面根本没有愚一说,孝本来就是一种无我。从这个角度去看苏明哲这个够资格称得上愚孝吗?
夫妻之间相处不好,无非就是我已经付出够多了,我已经做的够好了,我的牺牲太大了,自然当两个“我”碰在一起,那只能分开离婚,没有第二种选择。一山容不下二虎,一家怎么容得下二“我”呢?但如果你的孩子也对你或者对其他人说:他对父母已经够好了。为人父母的你听到这句话是不是已经有种毛骨寒立之感呢?
当你批评愚孝时,别把孝也打倒。父母与妻儿该怎么处理,古代就是以父母为准,所以古人在这方面没有苦恼,而今人却会陷入无陷苦恼,因为要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就是中庸,就是致中和,那是圣人境界,又有多少人能像庄子所说的在这些事情上游刃有余呢?
现代人还面临一个新的烦恼,那就是“我”越来越盛,怎么平衡“我”与“无我”之间的平衡,这又需要圣人之功夫。对老人的孝,对孩子的关爱,做不到“无我”,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孝慈,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呢?当老人的事情与你自己的事情冲突时,该怎么处理?当孩子的事情与你自己的事情相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处理?相信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所以我还是反复强调一句:当你批评愚孝时,别把孝也打倒
这篇文章年轻人看,为人父母看,中年人看,老年人看相信看出的感觉和见解都不一样,只是我觉得大家如果能将王阳明这番话好好反复咀嚼咀嚼,那就更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