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丧葬习俗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诚如孔圣人所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丧葬习俗流行至今,不仅是对逝者的敬重与缅怀,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间智慧。
其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这一古老丧葬谚语流传甚广。那么,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来由?
原因一:
首先从字面意义理解,“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在表明农历初七不宜安葬父亲,初八不宜安葬母亲。因为农历七月正值中元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节。民间认为,这个时间段阴气极重,不宜进行丧葬事宜。
否则,容易惊扰亡灵,甚至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不详。然后农历八月正值八月中秋节,这个节日是属于团圆喜庆的日子。所以民间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日子里,进行丧葬活动是对母亲的不敬,是对祖宗的亵渎。
原因二:
前面提到阴阳,其实也是这句俗语,主要的解释原因。因为很多地方,除了农历七月不宜葬父,农历八月初八不宜葬母外,还认为每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不宜安葬男性逝者;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不建议安葬女性逝者。其实这种观念是有来源的,它与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民间对数字的神秘化认知密切相关。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被赋予了吉凶、阴阳等不同属性。七被视为阳数,八被视为阴数。而在丧葬仪式中,人们认为安葬父亲应选择阴日,以契合其刚健、属阳的特质,使灵魂得以安息;安葬母亲则应选择阳日,与女性的阴柔之性相互调和,顺应阴阳平衡的理念。正如《易经》所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和谐共生,被视作世间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民间认为丧葬仪式亦要遵循此道。
原因三:
除阴阳五行学说外,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也为这一俗语注入了更多神秘色彩。在道教文化中,七和八分别与北斗七星、八卦等元素相关联,这些元素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与象征意义,影响着人们对丧葬时机的选择。而民间传说中,初七、初八被视为某些神灵或鬼魂活动的特殊日子,在这些日子举行丧葬仪式可能会惊扰神灵或引来不祥,因此要避免。
原因四: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这一俗语虽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但也是古人对当时年代自然规律的朴素观察与总结。在古代,人们缺乏现代精确的气象预报与科学知识,只能依据长期的经验来安排重要事务。初七、初八可能正值天气变化不稳定、气温异常或农事繁忙的时期,不利于丧葬仪式的举行与人员的聚集。因此,选择避开这些日子,也是为了确保丧葬过程顺利、减少外界干扰,体现对逝者的敬重。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这一丧葬俗语,是传统文化、民间信仰、自然经验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产物。它承载着古人对生死的敬畏、对阴阳平衡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当然了,从现在的角度看,内容已不符合现代科学观念。所以,“七不葬父,八不葬母”这一俗语只有承载意义了,没有现实价值了。
更何况,真正的孝道并不是盲目的遵循祖制,盲目的相信遵循传统习俗,而是应该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合理的人性的良性的仪式和规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