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尼叔给出1个答案,认识自己是基础_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歇后语
我很喜欢一句话,“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个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有人会说尼叔每天讲得都非常励志,可是,我们是不是什么都不顾,刻意去突破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呢?这样子,我们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功了。是不是?

这样的话,你就理解错了我的思路。我们需要对恐惧的事情敢于突破,这是非常有需要的,越是恐惧的事,你越去战胜,你的内心会越刚强。可是,我们不能什么都不顾,就一股脑冲上去什么都做。做事情以前,筹谋和思考很重要。
合乎中道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看得刚刚好,不偏上也不偏下。恐惧会让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可是如果是自负,又不清楚自己的分量。这很容易使自己走很多的弯路。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得,其实就是劝我们,不要老是盯着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去努力。
通俗点描述,对我个人而言,我不能参与任何正常人的田径赛,这是违背所有比赛规定的。可是,我不能因此自卑到我不去行动,事实上,除了参与比赛,我突破了很多没有做过的事情,例如,我学会了游泳、踢球,还有高尔夫球。

所以,我很希望各位,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心里一定要去分辨,自己究竟是恐惧还是自身条件的约束导致无法实现。凡是“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真的没用”这一类的话都不能常常挂在嘴边,人生不设限,永不放弃。
但是,也不能逼自己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你恐高,第一次的突破就要攀登50米的过山车,这就违背了突破的初衷。不敢做的事情,要一步一步的突破,不是一下子就要做自己期望的最终结果。但反而一次一次的增加高度,这就是看得合乎中道,因为这样的情况,你是可以接受的。
你如果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会帮助你在你的朋友圈建立威信。怎么说呢?任何人都不会在需要帮忙的时候,求助一个靠不住的人,尤其是自己老是高看自己的人。
还有就是,自己明明有能力,却因为自卑和对自己认识不够,而逃避挑战,这样的人威信也不高。因为在对方的眼里,你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他们也不会寻找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解决问题。

合乎中道,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分量,不可自卑,也不可自负。能突破的就尽力突破,做不到的不能逞能去做。这样的人,你的品质会有感染力,同时,你的威信一定很大。
欢迎留言和关注,我的朋友!我是你们的尼叔,我可以根据你们的留言,主题性的推出内容。

相关文章
1、秋菊是什么生肖秋菊是什么生肖?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秋菊”并不是一个生肖。然而,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秋菊”的含义。秋菊是一种中秋节的传统食品,通常由糯米、红豆及花生等..
妖转世的人有什么特征?怎么知道自己的前世?中国有很多的传说都是转世轮回,因果报应,人们前世积德,转世必会有所福气,而若前世作孽,那么转世必困苦,而如果是妖魔转世的人是否会有什么特征?我们又要怎么知道自..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87)修学佛法要有一个好的人品作基础上师教言:不管做任何事,基础很重要。学佛法也需要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品。如果有人品,哪怕没有文化,业力深重也没关系;如果没人品,那再聪明,大..
放生基础知识问答问:什么叫做放生?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时,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问:为什么要放生?答: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
呷绒多吉上师:现在不需要基础能够一刹那间开悟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还是打好基础很重要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422):很多人都在想,“我要修无上大圆满法,我要接受一个什么大的灌顶,我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上师……..
庄聚贤学了易筋经短短一个月,为何能堪比少林方丈?答案被说出实际上游坦之在小说中只与少林方丈玄慈对了一掌,并没有真正打败玄慈一说。玄慈方丈展开少林七十二绝技之“大金刚拳”起手式“礼敬如来”,游坦之前后左..
手相当中的一些纹路不仅暗含着一个人对于未来发展的希望而且对于整体的运势发展能够做出合理的预判以及提前的进行合理的安排,未来的前途才会一路光明可期,有所期待,不会在路途当中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也不会在婚..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一节人天行果一、皈依三宝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
第二节声闻行果声闻者,为小乘行果,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因闻佛声教,故名声闻。《瑜伽师地论》云:“请佛圣教,声为上首,从师友所,闻此声教,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
第二节中国之佛学一、经律论之翻译佛教传入中国时间,有种种异说。为一般所公认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
摘要:本文将介绍从寻人到寻宝,再到寻答案的过程,指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人际关系、探险活动、知识学习和自我探索。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寻找失..
第五节三乘共学一、三法印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是否正确。如世公文,得印可信。一切经教,若有法印印之,即是佛说。若无法印,即为魔说。欲知佛法真义,不可不知法..
第三节缘觉行果一、名义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线,证辟支佛果,泽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线,感世无..
第四节菩萨行果一、大乘与小乘乘者,运载义,引伸称运载诸有情,度生死海,到涅架彼岸之教法,名为乘。大简小而言,求佛之教法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之教法为小乘。佛果者,开一切种智,尽未来际,化益众生,即三觉圆满,..
第四章佛学之宇宙论第一节三界六道及九地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宇宙者,指空..
第二节三千大千世界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
第三节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
第五章百法之要略第一节百法分位宇宙间之万有,其数无量无边,佛典名之万法,或称诸法。法是总该一切事物之称,也即万事万物。梵语达磨之本义为轨持,持即任持自性,轨是轨生物解。即是任载摄持自家之特性,能为轨范令他生..
第三节心所法心所法具云心所有法,心王所领有贪瞑等众多别作用。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依心三方得生起;(二)与心相应,常与心王同依(根)同缘(境)及同时;(三)系属于心,离心不能自有,如王巨之不相离。心工难缘取境界之总..
第二节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于境觉了分别故名识。眼识依眼根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