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弘一法师:磨难是在逼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教材_佛说磨难

弘一法师:经历痛苦是成长的最好教材!

弘一法师说: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唤醒你。如果不能唤醒你,那就用痛苦唤醒你;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那就用更大的痛苦唤醒你;如果更大的痛苦都不能唤醒你,那就用失去唤醒你;如果失去也不能唤醒你,那就用生命唤醒你。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苦涩,只有经历了痛苦的洗礼才会有新的人生。磨难是在逼一个人成长!所以周围环境和所遇到的人不管好坏,他们都是来渡你的。好的环境让你愉悦,不好的环境磨你的心智;对你好的人让你幸福,对你不好的人逼你成长。

我们应该感恩所有遇见,不管遇见好或坏,他们都是唤醒一个人心灵的一束光!生命的唤醒并非总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它有时如狂风骤雨,有时如晨曦微露,但每一次的唤醒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体悟。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悲伤、愧疚、迷茫、无奈等等不如意,不要指望别人的救赎,所有的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把它解除。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每一次的痛苦都是一次心灵的觉醒。

弘一法师还说: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世人只知道凤凰可以重生,却忽略了它在烈火炼狱中挣扎的环节。所有大彻大悟的人都曾无药可救过,心不死则道不生,人的末路就是神的开端。可见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这些苦难和挫折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是我们以后福禄的积累、智慧开启的过程。

人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之后,注定你已不是原来的你。生命在苦难中修行,在生活中历练,经过不断地努力,然后塑造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莫言就说: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就会成长,吃一堑就会长一智,吃了亏碰了壁以后,不用别人讲道理你就会从中汲取教训。让自己成长起来。

人生能够不劳而获的只有贫穷、懒惰、疾病、绝望,能够让你大彻大悟的就是物极必反。苦尽甘来之后,你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只要信念不死,奋斗就是另一种风景,失败就是另一种辉煌。

人只有在岁月中得到洗礼,让生命接受考验,你才会明白人生所有的苦难都不会白受,它会撑大你的格局,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拥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万千,世事无常,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每一次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泪水都有一次醒悟;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每一次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唤醒,无论它是以温柔的还是以残酷的姿态出现。我们即使不能像凤凰般重生,也应该历练出一个和往日不同的自己,一个自信坚强而又热爱生活的自己。

弘一法师:磨难是在逼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教材

相关文章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三节 四劫

第三节四劫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环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泽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计算,时极少为刹那,时极长为劫。从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又从十岁每百年增至一岁,如是增..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一节 百法分位

第五章百法之要略第一节百法分位宇宙间之万有,其数无量无边,佛典名之万法,或称诸法。法是总该一切事物之称,也即万事万物。梵语达磨之本义为轨持,持即任持自性,轨是轨生物解。即是任载摄持自家之特性,能为轨范令他生..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第三节心所法心所法具云心所有法,心王所领有贪瞑等众多别作用。具有三义:(一)恒依心起,依心三方得生起;(二)与心相应,常与心王同依(根)同缘(境)及同时;(三)系属于心,离心不能自有,如王巨之不相离。心工难缘取境界之总..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二节 心法

第二节心法心法,心作用的根本主体,自在线取各自所对境界,起分别虑知之作用。造善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由此心,又叫心王,共八种识,识是心的别名,本义为了别,了谓觉了,别调分另u,能于境觉了分别故名识。眼识依眼根而起..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节 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

第四节色,不相应行及无为法有质碍的诸法调色。色有显色和形色,显现分明之色彩为显色,如红黄等。体势各别之形量为形色,如长短方圆等。还有不能表示心等令他了知的无表色。此色有五根五境及法处十一种。(一)眼根:以青..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绪论佛教虽产生于印度,自汉代传入我国,随着经典的翻译。以及研习修学者的增多,遂而各宗发挥光大,且有系统的研究,确在中国,在唐代有十三宗,后多归并,至今日以显密大小分之,尚有十宗。宗派的成立主要原..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一节 五蕴

第六章有情之身心第一节五蕴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情是情感活动,小至接蚁,大至人类,时刻在情感的生命狂流中。但有情各类有迷悟、有思想境界不同,总不外有情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物,故佛不偏物质,不偏精神,而二者合论..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三节 佛说三科的意趣

第三节佛说三科的意趣如来说蕴、处、界三科的意趣,如《俱会论》说:“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众生愚执不同,法有区别,此为如来说的意趣。有愚心执为我,有愚色法执为实我,有愚执色心二法以为我。为破此三愚放说三科..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二节 处与界

第二节处与界处是十二处,处亦云人,生长义。六根六境能生长心o所法之作用,六识必托根方能生起。内六根处是识所依,外六境处是议所缘。由报及境为增上缘,识得生起。意即认识的产生,有能取的六根和所取的大境。此中以六..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四节有情的延续有情是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非一期死了为结束,在因缘合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能无限延续、须因缘的资粮。如灯有不断加油,才能永放光明。约~期生命说,即须四食的资养。《杂阿含》云:“有四..

传喜法师:关公死后投胎做蟒蛇山神,现皈依佛门成了护法菩萨

传喜法师:关公死后投胎做蟒蛇山神,现皈依佛门成了护法菩萨问:师父,我好几次在师父这里受了不杀生戒,但是菜有的时候我还得买啊。传喜法师:哦,买菜那你就买三净肉。我过几天去常熟,有一个寺院请我去,我去一下..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第二节业感缘起论业感缘起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有情业力所感生。《俱舍论》云:“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但由有情业差别起。”一切有情由感作善恶等业,由业感生死等苦。惑业苦三道,展转互为因果,成三世起轮回,..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第五节有情的出生有情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一旦前一生命结束,即转为另一生命。有清新生形态有四类:胎、卵。湿、化。胎生、如人、牛、羊等。最初自体,必须寄于母胎中,待身形完成,才离母体而出生。出胎后。有相当幼稚..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七章 业感缘起 第一节 缘起论

第七章业感缘起第一节缘起论有神论者,以为一切现象,乃自神之创造而成,是为有神的宇宙论。佛教则不然,以缘起论说明宇宙万有。万有生起,完全属于自己之因果律。现在之果,起于过去之因;过去之困,必成以后之果。又从以前..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第三节华严宗一、宗义及学统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等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管自心征得而直说与人。但其义理高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述说有情同具如来之智慧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自知自见,为令征得此本具智慧,如..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二节 唯识宗

第二节唯识宗一、学统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造法相状。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著造《显扬圣教论》,世亲造《唯识三十论》,护法等菩萨造《成..

圣旭法师:生命如何保平安

圣旭法师:生命如何保平安(初四下午)生命如何保平安要想家庭好,肯定要自己先做好;要想家庭温暖,肯定首先是自己要有爱心;要想你们的小朋友孝顺听话,那么你就要先从自己做起,先孝敬老人。自己都不做好就想要求小..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五节 禅宗

第五节禅宗一、源流怫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佛在灵山会上站花示众,边叶契悟,相承至达摩,于梁代来华,初至广州,后到金陵,与梁武帝谈而不契,遂赴洛阳后往嵩山少林..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四节 天会宗

第四节天会宗一、学统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并依《法华经》的义旨构成诸法实相论,遂为此宗主要思想。陈时智者依此理居天台山,组成他的学说系统,为天台宗。此后相继有灌项、..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六节 净土宗

第六节净土宗一、史略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东魏昙鸟大师才有所发展。驾师依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著《往生论流》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