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弘一法师:磨难是在逼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教材_佛说磨难

弘一法师:经历痛苦是成长的最好教材!

弘一法师说: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唤醒你。如果不能唤醒你,那就用痛苦唤醒你;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那就用更大的痛苦唤醒你;如果更大的痛苦都不能唤醒你,那就用失去唤醒你;如果失去也不能唤醒你,那就用生命唤醒你。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充满了艰辛苦涩,只有经历了痛苦的洗礼才会有新的人生。磨难是在逼一个人成长!所以周围环境和所遇到的人不管好坏,他们都是来渡你的。好的环境让你愉悦,不好的环境磨你的心智;对你好的人让你幸福,对你不好的人逼你成长。

我们应该感恩所有遇见,不管遇见好或坏,他们都是唤醒一个人心灵的一束光!生命的唤醒并非总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它有时如狂风骤雨,有时如晨曦微露,但每一次的唤醒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体悟。

人生难免会遇到坎坷、悲伤、愧疚、迷茫、无奈等等不如意,不要指望别人的救赎,所有的一切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把它解除。每一次的跌倒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每一次的痛苦都是一次心灵的觉醒。

弘一法师还说:身不苦则福禄不厚,心不苦则智慧不开。世人只知道凤凰可以重生,却忽略了它在烈火炼狱中挣扎的环节。所有大彻大悟的人都曾无药可救过,心不死则道不生,人的末路就是神的开端。可见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这些苦难和挫折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是我们以后福禄的积累、智慧开启的过程。

人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之后,注定你已不是原来的你。生命在苦难中修行,在生活中历练,经过不断地努力,然后塑造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莫言就说: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都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就会成长,吃一堑就会长一智,吃了亏碰了壁以后,不用别人讲道理你就会从中汲取教训。让自己成长起来。

人生能够不劳而获的只有贫穷、懒惰、疾病、绝望,能够让你大彻大悟的就是物极必反。苦尽甘来之后,你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只要信念不死,奋斗就是另一种风景,失败就是另一种辉煌。

人只有在岁月中得到洗礼,让生命接受考验,你才会明白人生所有的苦难都不会白受,它会撑大你的格局,开阔你的视野,让你拥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万千,世事无常,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每一次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泪水都有一次醒悟;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每一次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唤醒,无论它是以温柔的还是以残酷的姿态出现。我们即使不能像凤凰般重生,也应该历练出一个和往日不同的自己,一个自信坚强而又热爱生活的自己。

相关文章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四、《入行》的内容与科判

四、《入行》的内容与科判简单地说,《入行》的内容就是如何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大乘修道次第。全论共分十品,各品的品名前面已经说过了。“菩提心利益”劝人真实发起菩提心,是第一品。真正发起菩提心以前,先归依三宝..

净土法门法师:把心止在阿弥陀佛的两重利益

净土法门法师:把心止在阿弥陀佛的两重利益《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讲的,我们要常常温习这一句话,..

净土法门法师:无能摧伏

净土法门法师:无能摧伏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无能摧伏’,这一句话,我也要补充一点。我们心里头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纵然极其微细,别人都能够摧伏你;摧是摧毁,伏是降伏。佛,没有人能摧伏他,为什么?佛..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二、《入行》与《学集》的关系

二、《入行》与《学集》的关系在《入行》第五品“护正知”中,寂天曾经提示:想修学菩萨行的人,应该学习较广的《学集》或较略的《经集》;如果行有余力,还应该努力阅读龙树所造的那两部论典①。然而,其中所说的《学集》..

海涛法师施食感应

施食能够让我们的劫厄和灾祸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幸福和得心应手,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阴郁和苦闷,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健康,而且通过施食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心中的阴郁和忧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清明和安..

海涛法师放生感应

在我们放生时能够让厄运和灾难得到化解,也能够为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的命运发生改变并得到巨大的改善,而且通过放生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的伤害和疾病,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同时还要知道放生的仪轨。那..

青岛立秋吃什么 立秋节气是在几月几号

立秋节气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然代表着秋季即将到来,但是立秋并不代表暑气就过去了,因为立秋过后还有一个处暑,处暑过后才会开始变冷,不过立秋也开始没那么热了,所以很多地方有啃秋等习俗。那么青岛立秋吃什么..

觉醒法师:福慧双修

觉醒法师:福慧双修福慧双修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离正道,不能福慧圆满。曾有师兄弟两个修行人,虽然一起跟着师父修道,但各自的修行方式则不同。师兄听说..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入菩萨行(经文) 序

入菩萨行(经文)—序—《入菩萨行》是公元八世纪初,一位印度的中观学者——寂天根据三藏典籍所写的大乘修心论着。此论的性质和《法句经》颇为类似;它的说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它的譬喻幽默风趣、切中人心,它的训诲陈..

净土法门法师:劝人到不如法的道场,是否需负因果责任?

净土法门法师:劝人到不如法的道场,是否需负因果责任?问:底下说劝导他人至不如法的道场布施供养,是否需负因果责任?答:要负那当然,所以劝人不是个简单事情。我跟李老师十年,十年当中他的言行一致,这我们很佩..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导论 三、《入行》与《学集》创作过程拟构

三、《入行》与《学集》创作过程拟构根据上一节的结论,现在我们不妨试着去想象寂天创作《学集》与《入行》的大致过程。寂天出了家以后,开始遵循闻、思、修与戒、定、慧的次第潜心修学佛法。他一面亲近善知识听闻法要..

宏圆法师:有漏的福报,都会随命终而散失

宏圆法师:有漏的福报,都会随命终而散失人都难免一死,有的是寿终正寝,有的是意外身亡。人在命终之后四大分散,六根停止活动,《金光明经》中这样描述人的死相:“两眼白色变,舌黑鼻梁欹,耳竖项筋垂,下唇垂向下..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五品 护正知

第五品护正知1.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2.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3.若以正念索,紧栓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4.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一、前言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前言藏语修心(blosbyong)一词,简单地说,就是冶炼心志;广说,则举凡端正思想、去除私欲、厌离世间、扩大慈悲、强化意志和坚固信仰等知、情、意三方面的修养、锻炼和提升都包含在内。在藏传佛..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品不放逸1.佛子既如是,坚持菩提心,恒勤勿懈怠,莫违诸学处。2.遇事不慎思、率尔未经意,虽已誓成办,后宜思舍否。3.诸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4.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5..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附录 中国藏传佛教“修心”文集 二、修心八颂

修心八颂1.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愿成满彼究竟利,恒常心怀珍爱情。2.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人卑,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3.一举一动观自心,正当烦恼初萌生,危害自与他人时,愿疾呵斥令消除。4...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译注说明 论序

《入菩萨行》译注译注说明一、本书翻译《入行》(Byangchubsemsdpa’ispyodpala’jugpa)所参考之藏文原本,共有以下三种:1.德格版西藏大藏经,dBu-ma,La,lb1~40a7(Vol.10,UniversityofTokyo,Tokyo,1978)。2.印度,Dhara..

海涛法师 :不小心犯的错也有果报,所以也要忏悔

海涛法师开示:有一个出家人在森的裡打坐,按照佛陀教他的方法打坐,这样才可以断烦恼。他很认真打坐,眼睛闭起来,结果突然一隻野猪不知道被什么大动物追,野猪就跑...,跑得很快撞到他,野猪那尖尖的牙齿撞到他的..

净土法门法师:业因果报,自作自受

本来无一物,所有的现象,都是从起心动念里面出来的,不起心不动念,都没有了。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的。想,不停止,一个接着一个,善的接着恶的,恶的接着善的,善中善,恶中恶。反应就是报应,这个引出来了..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十品 回向

第十品回向一、总回向1.造此入行论,写作这部《入菩萨行论》,所生诸福善,所能获得的一切福善功德,回愿诸众生,我愿将它完全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悉入菩萨行!希望他们都加入菩萨六度的利生行列!二、别回向(一)回向他利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