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危险了,有人说你是艺术,而且仅仅是艺术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下面这个分享。
点开文章后,第一个画风是。
然后我强迫性选择忽略,接下来看到这样一段。
于是我开始发飙。
于是我收到这样的回复:
西方对科学与艺术的界定是非常清晰的。我们很多叫做科学的,在西方都是艺术——比如管理学、经济学……。传统中医完美符合西方艺术的界定。
……我和对方的各种互掐。
现代西医是可证伪的,从来不宣称自己无所不能,有清晰的能力边界——什么情况治不了/治愈率多少 在西医里都不是禁忌。这些都符合科学的定义。
那么如果"证伪"成为中西医是否科学唯一方法呢?
在百度百科和360百科的"证伪"词条为同样一段——"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原则。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
其实"证伪主义"从产生开始就存在一个悖论:
"证伪主义"本身就无法"证伪"它被归类为"哲学",按照"证伪主义"自己的定义"无法证伪"、"哲学"都是非科学的,那么用非科学的观点去界定"是否科学"这本身就是"非科学"。
不过我还是尝试用这种"非科学"的观点去鉴定"西医和中医是否科学?"。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对于西医和中医这种体系性还在发展中的理论是无法用"证伪"这种方法去系统性鉴定的,因为"证伪"只能对某一条理论用试错的方式证明其错误性或局限性,除非某个理论体系中所有的理论都逐条鉴定,才能通过"证伪"的方法证明其理论体系是否科学。
那么我尝试着用"证伪"这种方法去鉴定西医和中医在同时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处理过程和结果。
这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药物治疗问题。
西医的结果是没有现成的特效药或疫苗正在研发中,但有些药物对病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中医的结果是没有现成的或新的针对性的特效药物配方,但有些现成的其它病的药物配方对病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如果这也算"证伪"的话,那么西医和中医都可以被认为是科学。
既然"证伪"本身是一种"非科学"的鉴定手段,我又顺手在网上搜了"科学"这个词条,虽然百度百科和360百科各有其侧重点,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是相同的: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那么我们就以这句话去鉴定西医和中医是否都是科学结果会怎样?
西医其实是无需赘述的。
中医呢?
这里引用韩老在发言中的话:"……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
结论呢?西医和中医难道都不科学?西医和中医难道其中一个不科学?
事已至此,让我们再来看看艺术吧!
百度百科和360百科的"艺术"词条大概一致,如下: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特征:"……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类型:"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
那么我们姑且把上面的内容当成是中国对现代艺术的解释。
西方艺术呢?
360百科"西方艺术"词条是专门介绍《西方艺术》这一本书,在该词条里并没有对西方艺术的任何界定。但是在"西方艺术历史"这个词条里对20世纪的西方艺术有这样一段描述:
"现代艺术·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派·抽象艺术·Neue Künstlervereinigung München·蓝骑士(Der Blaue Reiter)·Die Brücke·达达主义·野兽派·新野兽派·新艺术运动·包豪斯·荷兰风格派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普普艺术·未来主义·至上主义·超现实主义·色面派(Color Field)·极简主义·装置艺术·Lyrical Abstraction·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地景艺术(Land art)·行为艺术·录影艺术(Video art)·新表现主义(Neo-expressionism)·Outsider Art·低眉艺术(Lowbrow)·New media art·年轻英国艺术家派(Young British Artists)·反概念主义·Systems art "
而百度百科没有专门词条。
那么我们又怎样鉴定西医和中医是不是艺术?
引用韩老的原文:
"我们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
裘法祖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在世的时候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就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我们西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
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确实离开病人越来越远,这就容易造成矛盾。
我们不说别的因素,中医来说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
我看中医的体会就是中医容易跟病人搞好关系。
西医来问你怎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舒服,就是难受。西医看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然后说你没病,病人不生气吗?我要你干吗?我就是难受,你说我没病?
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坐下来,在农村的时候,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中医的怀孕的脉是很好把的,我学了9个月,掌握的非常好,滑脉就像钢珠子在手底下滑过去,你就问她你月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她说我已经有两个月了。恭喜你!你是神医!"
虽然对中医的褒奖之意溢于言表,但是韩老的中心意思其实是西医和中医都应该让自己更艺术一点(人性化一点),那么往什么艺术靠呢?
个人认为可以往这些方向靠,来我们直接上词条内容:
"……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表现主义·……·装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
最后证实,实际上这篇文章是韩老在2014年5月24日至26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发言稿。
当我们仔细研读这篇稿子之后却有判若两稿的感觉,其实在文章的主体韩老对中医的褒奖简直就是溢于言表:"中医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中医在科学上要向西医学习,西医在艺术上还要跟进。"
我说:"韩老,虽然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您的名号,您德高望重,您品学兼优,但是您的第一段话确实唬住了普罗大众。还好那个深挖潜文的自媒体人,有先见之明,一开始就用韩老的光荣历程进行压制,否则可能引起史诗般的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