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5日电 题:安居乐业新起点——龙王庙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顾钱江、王春雨、黄腾
2023年8月初,连日暴雨使得哈尔滨尚志市大泥河龙王庙村段水位突涨,汹涌的洪水漫过河堤、冲向村屯,淹没了大片农田,毁坏了村民的家园。
“看到房子被冲完了,别提多糟心了!”回想当时情景,老街基乡龙王庙村的人们至今心有余悸。
一年后再访龙王庙村,只见农田里稻穗低垂,一派丰收景象,村子里座座新居红顶白墙整洁漂亮,“青年旅社”和“村史馆”工地上,施工正忙。
如今,村民们正满怀希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龙王庙村。
安居
村民杨春贵指着仓房里的水稻收割机,高兴地说:“又快收稻子了,这几天我正检修这个‘老伙计’,今年收成准不错。”
秋日午后的阳光下,杨春贵站在自家庭院里,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满脸笑容。
去年8月,洪水冲进村庄,稻田淹了、房子毁了,龙王庙全村180多户受灾。
“大水从前窗口进去,后窗户出去,家里、地里一片狼藉,担心日子不知道咋过了。”杨春贵回忆说。
关键时刻,党和政府的救灾队伍来了,帮着重建家园,所有受灾群众在去年入冬前就住上了暖屋子。
杨春贵拉着记者走进家中,白亮的墙砖、宽敞的火炕、洁净的卫生间、全屋定制的衣柜,窗台上几盆花开得正盛。
“去年政府帮着修新房,今年又给每家在屋外安装了钢化玻璃的‘阳光房’,给墙体贴了保温层,”杨春贵说,灾后整修房子时家里装了地暖,冬天屋里更暖和了。
村民赵志山家去年灾后在政府帮助下,重建了房屋,新房内添了室内卫生间。“以前‘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的日子过去了。”赵志山感慨地说。
尚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涛说,今年尚志市积极推进龙王庙村“穿衣戴帽”,实施和美乡村建设行动,通过“社会化+村自筹”方式,硬化村屯内街路2980米,修筑石砌边沟2150米,新建铁艺栅栏1700米。全村推进更换保温屋顶、厕所改造等,116户村民新建了室内厕所。
乐业
安居乐业,这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追求。
“努力建设美好家园”“高质量重建,高质量发展”……龙王庙村口,大灾压不垮的人们叫响奋斗的口号。
在这片去年因洪水减产或绝产的土地上,此刻,稻穗压弯了稻秧。旁边,长长的观光栈道和瞭望塔正在加紧建设,抢在“十一”黄金周前迎接游客。
“发展观光农业,这是龙王庙水稻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郭洪友说。
水稻种植是龙王庙村的传统产业。为把“小稻米”做成“大产业”,去年灾后,村两委牵头成立了尚志市龙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31户村民携1508亩土地入社。
郭洪友说,合作社今年实施小池改大池的“格田化”改造,减少池埂、水渠占地,每亩增加的土地可增产约18公斤,综合增效110元。合作社还注册了“雪都龙粮”等大米品牌,集中种植、管理、销售,今秋预计能让每户社员增收9000多元。
好粮引得“凤凰”来。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与龙王庙村合作,建设智能适度磨米机生产线,开发婴儿辅食、营养代餐等高端大米产品。项目负责人李冰说,依托这条生产线,可让每斤大米多卖几毛钱。
黑龙江省农投金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来助力书写龙王庙村的水稻文章。公司总经理尹作鹏说,公司与龙王庙村一起打造智慧农业、品牌农业,通过组织订货会,村里合作社的水稻已成功预售,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3毛钱。
村民杨春贵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龙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组组长。他不仅带着75亩水田入社,还负责合作社农机具维修保障。“入社后能增收1万多块。”杨春贵说。
追“星”
村中一角,塔吊矗立,车辆往来。“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青年旅社’和‘村史馆’,计划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龙王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力嘉说,村里顺势发展特色旅游,计划打造“稻客厅”、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还将建设农业科普培训基地、体验式稻米加工厂、稻米文化景观等项目。
“村里要发展乡村旅游,那我就开家民宿吧。”村民车丽新在厨房里一边颠勺一边笑着说。
去年8月,她给救灾人员做饭,厨艺大受好评,于是就产生了开办民宿的念头。车丽新说,以前自己都忙着种地,今年加入合作社后,不用管啥了,正好腾出手来筹备民宿的事。
灾后重建,人改变环境,环境也塑造人。走在龙王庙村的街巷,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农家小院规规整整。老街基乡党委书记孙铭晨说,龙王庙村把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为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授牌,掀起全村追“星”之风。
75岁的村民杨树林说,这一年村里变化太大了,就跟做梦似的。
“灾后重建不是回到原点,而是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尚志市委书记刘海涛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尚志市推进水毁交通、水利、农业设施等重建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实现8.3亿元,同比增长近300%。
村东,小泥河汇入大泥河,去年洪水正是从这里漫延到村里。夕阳下,筑路、护堤工程车辆往来忙碌,村里正在这里修建堤坝和绕村公路,以便更好地筑起御洪的新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