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3/64.坤卦 万事皆有因果

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们逐字逐句解读。

“元亨,利牝马之贞”:元,初始。亨,亨通。牝马,母马(也有顺而健行之意)。这里的贞是占,卜的意思。整句话的含义是:君子取法大地,包容万物,像母马一样,化育广大。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君子(通过)反复勘察,从迷惑到最终获得合适之所(安定下来),(方能)利生善因(利有犁之意,寓意耕种)。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里如果按照字面解释,就是:往西南去得到朋友,往东北去失去朋友。很多书上也这样解释,我认为这是很荒唐的,完全曲解了这句话的原意。

我们说,坤卦是上坤下坤,坤为阴、乾为阳,乾坤合体方能始生万物,但是万物的萌发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八卦的原理取自天象,顺时针旋转,我们不能违背任何事物都是从渐变到质变的原则。

西方坤兑,南方巽离,二方皆阴,与坤同类,所以称为“西南得朋”。“西南得朋”万不可理解为往西南方走才会有朋友,这是扯淡,属于不通易理的封建迷信。

同样,东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阳,与坤非类,所以称为“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失朋”是在告诫我们做事不要立即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做人不要立即走到自己的对里面。一旦脱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用极端的方法行事往往都会带来不利的局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举两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一个是阿里,一个是京东。

阿里的发展最早是从黄页开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其商业主张,为了实现这个主张,马云带领一拨人马杀到北京,发现完全找不到感觉,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杭州。

杭州到北京,北京再回到杭州,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和“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验证了我们上面说的“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通过反复试错、勘察,终于明白了自己最熟悉的环境还是杭州,杭州才能给自己最想要的支持,所以说:后得主,利。

同样,京东的刘强东也是这样,他最熟悉的环境是北京,自己的资源也都在北京,所以老老实实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开始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后来,刘强东也在自己家乡做了大量的投资也是这个道理:在自己最熟悉、最有利的地方生根发芽才是最有利的。我们常说,创业不要贸然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们再解释“安贞吉”是什么意思?

“安”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安守正道,二,是指天道、地道都有稳固的规律,我们只有静守这些自然规律才是吉祥之象。

下面,我们介绍六爻。

初六:履霜,坚冰至。

履霜是指事物初生之前不会一帆风顺,像气候一样,由霜到冰,更大的困难在后面。同时也告诫我们要及时发现初兆,防微杜渐,早做预防。万事皆有因果,好事坏事都有一个积增渐盛的过程。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小错不咎,终会酿大祸。做公司创业也是一样,开始不立规矩,立了规矩又不守规矩都不行。

坤为阴,初爻为阳位,阴爻居阳位,防微杜渐要放在首位。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大”是指行事正直、不偏不倚,阴为雌,吸收之意。这里”大“的意思是指吸收不同的意见,宽容待人。”不习“的意思不是指不学习,而是指“直、方、大”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道理,是人的基本修为,”不习“是指“直、方、大”是我们修为的基础之基础,是不二之选,此为地道,无为而有为。

如果我们行事做人都能做到正直、宽容,哪怕只坚守这一点也能确保无往而不利,所谓”动而正则罔不吉 动而邪则罔不凶“。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章“是指我们前面说的:能明白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对困难有认知,不退缩并能做到防微杜渐。同时,行事做人能坚守君子之道:正直、宽容、谦逊。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能明白上面的道理,懂得适时使用,有了这样的智慧,就具备了辅助别人成就大事的智慧,即便不能成功,结果也不会差。

此爻寓意:如果能守正坚守、动静双兼,则成败在两可之间。

在这一点上,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可谓是守正负重,砥砺前行,谦逊智慧、成就大业的典范。

明朝是一个杀戮很重的朝代,尤以朱元璋为最甚,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唯徐达是一个特例。

传说徐达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都是失子告负。朱元璋自然会看出其中奥秘,一次对奕,便命徐达放开下。徐达深知,赢和不赢都是欺君之罪,左右权衡,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悦,遂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把这座楼称之为“胜棋楼”。徐达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配享太庙,名列功臣第一。

六四:括囊 无咎无誉。

这里的“括”是“捆”的意思,括囊是指遇事不多口,不招惹是非,如能做到不贪图虚名、不锋芒毕露,则可保自身不受伤害。

很多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是败在一张嘴上。这方面典型的两个例子就是曹操手下的杨修和许攸。

杨修对于曹操的很多事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可见他是一个有极高智慧的人,结果坏在一张嘴上,丢了性命。

许攸也是一样,口无遮拦,帮曹操打赢了官渡之战,处处邀功,轻浮自傲,不分场合直呼曹操乳名,最终也丢了性命。

六五:黄裳,元吉。

如果我们做人做事能做到如履薄冰、谦逊自守,即便是遇到再困难的情况也能迎来事业的顶峰,此为该爻的爻意。

黄裳寓意高贵、富贵,象征事业达到了高位。六五为阴居阳位,如能做到至柔至刚,刚柔相济,秉德而能谦下,必将大吉大利,反之则凶多吉少。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刘瑾能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是其多年如履薄冰的结果。但是,他在身居高位以后,走向了谨慎行事的极端对立面,跨界干政,欺下瞒上,失去操守,最终落了个凌迟的结局。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六寓意“阴”已至极点,而龙是阳属,龙战于野,寓意此时阴阳势力已呈势均力敌之态,阴居阴位又至高点,物极必反,阴阳争斗再所难免。“其血玄黄”寓意势均力敌,不可调和。

这方面可以举曹操和司马懿作为典型的例子。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四月,曹操称魏王,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下拜,位极人臣,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皇帝,离登基只差一步。但是,曹操却是一个极聪明的人,并不想为虚名所累,即便自称周文王也坚持不称帝。

但是,曹操不称帝并不是不想称帝,我个人认为,曹操不称帝与其当时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据记载,曹操有多年的偏头疼,其称魏王四年以后就去世了,我们可以猜测他的身体状况完全应付不了贸然称帝以后带来的各路纷争和反抗,对于他来说,如何顺利交班给曹丕才是首要大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让位,即位为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并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司马懿也如曹操一样,多年隐忍,也是窥伺王位久矣。但他也是如曹操一般狡诈的人物,身居高位却能做到忍而不发,和曹操一样,都尽职尽责地做起了优秀的铺路工,其孙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帝位,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禅位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炎也同样让魏帝以禅让的手段获取了帝位直到公元236年。

坤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万物初生,首先要找准立足点和正确的方向。做人做事要懂得谦下和包容,持续坚忍,如履薄冰方能到达高位。有了些许成就以后懂得守善因才能得善果。

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此言不虚!

相关文章

一个冤缘相报的故事(因果轮回)

一个冤缘相报的故事(因果轮回)故事发生在东北的一个农村。在村中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这个独生子从小体弱多病,夫妻二人对这个孩子真是宠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的所有..

因果故事—施一得十

一次,佛陀入城乞化,一位妇人欢喜供养了一钵米饭。佛说:“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请精进修学佛道。”佛陀正想离开,那位妇人的丈夫追了出来,笑着问道:“哪里能这样说?仅仅布施了一钵米饭,怎..

地府有幅送给阳人的因果对联

地府有幅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古训云:“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因果,对于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

因果故事—苦的原因

一天,阿那律等四个新学比丘一起谈论什么最苦。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贪欲,贪欲得不到满足,苦不堪言。”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吃不饱饭,饥肠辘辘,其苦无比。”一个说:“人生最苦的是嗔恚,脾气一发,火从眼眶..

一个JN的凄惨轮回故事(因果不虚)

一个妓女的凄惨轮回故事(因果不虚)序言这是一位学员对前世经历的回忆,读后令人震撼。他能记得小时候甚至襁褓时期的景象,也能忆起前世堕入地狱的痛苦景象。在地狱之前的那一世中,她是一位千娇百媚的风尘烈女,由..

因果早晚会来

我在老家的时候,听说过这样一件因果故事。有一姓于的一家人,现在已经80来岁了。女的在年轻时对婆婆很不好,给婆婆送饭时都是用铁锹托着饭碗给婆婆送过去。也不给洗饭碗,下次还用这个碗。她嫌婆婆埋汰。都不让她上..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之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劝善’之功的法则,就是因果观。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

为什么必须相信三世因果?

为什么必须相信三世因果?佛教不但讲‘因果’,而且还特别强调‘三世因果’。—你前生种什么因,这一生就会得什么果。今生种了什么因,来生也会受什么果。就像因果经上所说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

因果善恶应报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佛法认为热和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异因不会产生异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不会生出小鸡。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

明晰因果与轮回的凄美

明晰因果与轮回的凄美今天的漂盆大雨造成了灾难性的结果,这是自然界正常的“呼吸转换”,也是世间因缘相来回轮转的“呐喊”。这种呐喊本身来源就是佛教常说的“因果”。所以,因果必须借助因缘产生启用相而后合和生..

梁武帝饿死台城的因果!

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据说虚云老和尚是梁武帝的后人,至于是不是就不管它了。他篡北齐,改国号为梁,定都于建康,在位四十八年。他很有治国的方法,而且勤于政事,注重民生,又提倡所有的学术。因为他提倡学术,..

周泳杉老师:因果管理

大多数的人可能现在对德的管理,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我们来举个例子,也是齐桓公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下齐桓公他整个大业的过程当中,对我们现在人经营企业有非常好的示范。齐桓公是春秋五霸当中第一个称霸的,第一个..

传喜法师:食鱼食鸡因果难逃

食鱼食鸡因果难逃我这次来已经是隔了两年了,我还记得一个事情,上次也是我要出来的时候,正好庙里发生了一桩事。有一个弟子啊,他看得见的,在客寮打扫房间,抽屉里面有一块小抹布,当他拿那块抹布的时候,有一个众..

历代王朝有趣的因果现象

读史书发现非常有趣的现象,历代王朝更替中,有着比较明显的因果现象。那就是凡是一个王朝的开创者以背叛夺的政权,其王朝必然因被叛而亡国。比如汉朝以农民起义而得政权,虽然后来被曹魏篡位,但依然有蜀汉一脉存留..

虚云老和尚:因果丝毫不谬,祖师三次投胎而了命债

古人安世高法师。累世修持。首一世为安息国太子。舍离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债。其债主在中国。于是航海而来。到达洛阳。行至旷野无人之境。忽觌面来一少年。身佩钢刀。远见法师。即怒气冲冲。近前未..

做生意不顺是因为有因果障碍吗-

做生意不顺是因为有因果障碍吗?佛陀最看重因果规律,也最重视因果规律。什么是因果规律?也就是我们世间的法则,宇宙的法则。宇宙就是这样的法则,不是佛所创造出来的。是佛发现了宇宙存在这个法则,所以把这个因果的..

一切都是“缘生” 故一切法不离“因果”

因果论的理论重点是四缘说。佛教各派对于缘的解释颇不一致,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有见于南方的《法聚论》讲二十四缘,北方的《舍利弗毗昙》讲十缘,理论纷繁,于是加以简化,只列举南北两论中的前四种:因缘、等无..

因果故事—滥杀

(一)邓芝出征涪陵,看见一只母鸟正在给雏鸟喂食,一箭射去,没有射中。母鸟怜惜雏鸟,不忍远飞。邓芝再射一箭,射中了。但母鸟仍旧带箭给雏鸟喂食,等雏鸟吃完之后才哀鸣气绝。雏鸟们也哀鸣不止。邓芝心生悔悟,说..

因果故事—欲壑难填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有一生叫文陀竭,意为“顶生”,是一个大国的国王。顶生王起初以正法治理国家,不用武力而降服周边国家,拥有很多世所罕见的宝物。然而,他逐渐骄傲起来,不满足于现有的国土,心想:其他国家的百姓..

因果故事—错综复杂的果报

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