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满画花朵,
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
以黑地者为最贵,
即白地者亦可珍。
花之形状大小偏反,
各尽其致。
——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万花是瓷器上的经典纹饰之一,初创于雍正一朝,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巅峰,也称作“万花锦”“万花堆”“百花图”等,寓意万花献瑞,盛世生平。其工序繁缛、设色丰富、绘画多彩,为彩瓷之翘首,彰显着帝国盛世无与伦比的华丽与尊贵。万花瓷器有黑地和白地两种,因制作费工,花费巨大,成品罕少,白地已数珍稀,黑地者更是寥若晨星。
“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说文解字》。古代帝王对于黑玄色系的喜爱便深入骨髓,早在秦朝便以黑为贵,认为统治者有水德之瑞,五行中水德对应的是黑色,因此天子之服皆尚黑。自此后历朝帝王贵胄,皆对此深邃凝重、遁空无形,蕴含宇宙奥秘的颜色推崇至深。时至清代,喜好各色慕古的雍正、乾隆二帝亦对象征权贵的黑色颇有青睐,雍正帝还特地传旨制作“黑地珐琅春盛”“黑地彩漆盒”等,都少不了黑色元素的参与。
雍正观花行乐图中的玄色常服
清雍正珐琅彩黑地白梅图碟,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珐琅彩黑地缠枝花卉纹碗,台北故宫藏
雍正御瓷上的万花纹饰是怎么来的呢?康熙年间宫廷主持编撰了一本大型植物志丛书《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收罗了各种奇花瑞草。康熙帝书序中提到,此书“刊布天下,垂之久远”,可使人民于园圃之中获益,凭此格物致知,培养高雅的爱好。其后雍正御窑始创的珐琅彩万花锦纹器物,或许也寄托着雍正帝在“朝乾夕惕为君难”的家国重任之下,“跻仁寿而享泰平”的深切愿望。
据清宫档案载,乾隆二十六年九江关监督舒善呈贡单:“洋彩万花献瑞茶盖碗拾副”,由此可见乾隆时期万花献瑞器物由九江关监督烧造,为官窑御用之物。宝蕴阁万花纹饰与乾隆御瓷上的万花一脉相承,均是以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的《百花图卷》为粉本设计而成,花卉的造型、设色都可以从图卷上找到相应图案。器物上细致描绘月季、牡丹、菊花、水仙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矢车菊、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数十种之多,圃簇繁丽,各尽其妍。
据清宫档案载,乾隆二十六年九江关监督舒善呈贡单:“洋彩万花献瑞茶盖碗拾副”,由此可见乾隆时期万花献瑞器物由九江关监督烧造,为官窑御用之物。宝蕴阁万花纹饰与乾隆御瓷上的万花一脉相承,均是以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的《百花图卷》为粉本设计而成,花卉的造型、设色都可以从图卷上找到相应图案。器物上细致描绘月季、牡丹、菊花、水仙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矢车菊、荷花、荷叶、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数十种之多,圃簇繁丽,各尽其妍。
黑地万花系列是宝蕴阁的顶级稀缺品类,稀缺一方面是由于黑地的烧造难度极大,其在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鼓包、气泡眼等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纹饰繁复,一旦有误,全域皆变,因此成品率很低。一件器物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种,绘画之前所有颜料必须备齐,前期需调试数百种彩料,最后填绘洗染,必经数人之手,数次入窑。一器告成,往往需数月之久。
万花纹饰整体设计独具匠心,画面虽繁密却不乱,花叶分布各有主次,穿插合理,向背阴阳各异,浓淡深浅不一;其笔意精美绝伦,婉转舒展,颇见柔美之姿;珐琅彩料妍亮瑰丽,在玻璃质感中又透出独特而浓郁的油脂感。器物上的每一朵花卉勾勒轮廓后都需要分层次渲染上色,再细致点蕊、勾勒花叶脉络等细节,层层堆叠的珐琅彩料立体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