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大师血脉论通解(2)
释照光法师
乙二述诸佛传教之真实义趣
前面首先讲述了佛教徒的世界观,也建立了我们佛教的正宗,此一段是要讲述一切诸佛传法布教的真实义趣是什么。
【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论首之【三界混起,同归一心。】是标立佛法之正宗,也说明了佛教之物种缘起以及宇宙观,而此一句是标明三世诸佛虽然讲说无量法门,但最终所弘之法乃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之法,诸佛建立教法之目的亦只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与境界,而圆满证悟清净之自性。
【前佛后佛】这是指三世诸佛。前佛后佛是说过去佛,未来佛,省略了中间现在佛。此处是广指三世一切诸佛。
【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此句意为:三世无量诸佛,真正究竟所传法要为离言说戏论之心印法门。【以心传心】即是师徒离语言文字唯独以心镜相照,而传佛法之究竟大义。如,释尊在灵鹫山说法,拈花示众,八万人中唯迦叶领知其意而微笑,随后佛陀付法与迦叶,如此即为以心传心。汉地禅门历代祖师即依此故事,确立不立文字而传大法之宗风。又此亦为传达悟境之语。一般传达思想,亦有用以心传心之语。
【不立文字】其意为远离一切文字戏论,直契本来心地,是为佛法之究竟要义。但若黏着文字而不悟自心,如是非佛法真实意趣。释迦牟尼佛虽然讲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以及密宗之《六部密续》,但他讲如此诸多教法之目的就是为令众生悟入本源心地,所以文字教法的建立是引导众生得悟自性的一种方便,但若真欲证悟佛法必当远离一切言说分别方能契入。释尊在成道后,观察三界众生很难直接悟入无言之教,故在大梵天的祈请下以言传教,建立教法广说证悟自心之法门,是故一切言说教义是为觉悟自心而服务的。因此,言说之教的建立,是由于众生不具足直接悟入离戏空性境界的善根,故释尊安住于离言说戏论之境界中建立广大言说之教。所以建立言说之教的根本目的和义趣,是为令众生了悟离言说戏论之清净自心而设。大家千万要注意!文字教存在的价值是方便令我等众生达到离一切相,而究竟证得无为无相之境界,并不是佛陀建立了种种可得之教相、可执着的东西。故凡佛弟子虽当精勤闻思佛法教义,但不得黏着语言文字以为真实意趣,如《金刚经》里说:若有人说,如来有法可说者,即为谤佛。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诸佛传法皆传不二以心印心之法,并没有建立任何一个实有。因此当知所立的文字教相只是一个方便,引导我们入离言说的境界。释迦牟尼佛怕我等佛子对他所传的言教产生执着,因此在《金刚经》里说实无有法可说。如果佛弟子认为释尊真地有法可说,那绝对是谤佛。因为佛非实有,法亦非实有,故非实有佛以及法,如何有说?一切皆是籍因缘之方便而现起的,因离心之外任何一法皆是虚幻,皆是无生,哪有一个可生、可得?佛法亦不例外。
这里标明了三世诸佛传教的真实义趣,佛法并非是佛学,不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是要通过文字让我们达到离文字入无为的境界。所以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三转*轮,讲说这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开示我们如何悟入无言离相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执着言说之相,因此先以言说之教破除妄执,显发真心自性,令心智光芒闪现,而后入于无作无为之境。
综上所述,【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这一段,说明三世诸佛讲述无边的教法,不外乎让我们从言说之教而悟入到无言说之教,最终是以心传心的。所以文字只是一个方便,而究竟的义趣是让我们了解自己本来拥有的真心自性。为什么要了解这个真心自性呢?它对于我们修行和成佛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成佛关键就是要觉悟本具之觉性,众生本具之清净觉性即是圆满的佛性,故而只有悟入本具之觉性,才开启了成佛的正因。如果没有了悟到自心本面,则没有获得真正的成佛的正因。佛陀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对这一点讲得很清楚,要成佛必须具足成佛的正因。所谓正因即是明心见性,而最后依觉性之任运证悟究竟之佛果如是即为正果。既然成佛即是圆满自性的修证,那么现量了悟自性即是其正因,这即是因果相应,有如是因必然证如是果。如《楞严经》云: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修行佛道的人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成佛之正因,所以因地发心与果地觉必须相应,何为果地?即不生不灭无为无作之境界,既然果如是,那么其因必然亦是不生不灭无为无作的。因此欲证得果地之不生不灭,当弃舍一切生灭分别之执著,以不生不灭之自性为本正因,依此起任运之行,行无为之事,无修无作契入本自圆觉的妙境,方为正行佛法。又如《楞严经》中云: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因此三世诸佛传法,无论他们讲说了多少法门和经论,但最终之目的就是令众生了生死之根本,悟本具之圆觉自性,以此为成佛之正因,而获得圆满究竟之证悟。修行佛法就是为了了悟宇宙人生之实相,从而解脱轮回烦恼的束缚,而一切生死烦恼皆是由于迷失了本有觉性而生起的,因此要想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那么就必须要了悟真心,如果不了悟真心,就永远脱离不了轮回。所谓了脱生死,即为出离生死之相对契入到不生不灭之绝对境界中,所以我们应当于诸生灭法中参悟不生灭之自性,而万法之中只有万法之本体空性是不生灭的,此之空性亦即是我人之现前觉性。此之心性人人本具,但众生执迷色心诸法而不悟其性,故妄转生死之中。既然生死轮回是由迷失心性而起,那么也只有圆满证悟心性而放能从其出离,故证悟涅槃境界则当以悟不生灭之自性为正因。若不能以此为契入之正因,欲以生灭心为因而修学佛法,如是则无有是处。以是之故,论中所言【以心传心】即是为佛法之究竟正法眼藏,三世诸佛所传之心即是众生本具之心性,故诸佛以自证悟之真谛印持众生之心田,故为以心传心之正意。
佛教诸法门中有方便究竟之差别,凡以直指觉性为佛门之正因的法门即为究竟法门,而除此之外者皆为方便法门。如目前很兴旺之净土宗即是方便法门,因求生极乐世界是一种方便引导,令众生往生彼国获得弥陀本愿加持,具足不退之力量,而最终了悟心性成就佛道。所以往生极乐不是根本目的,只是以极乐为中转站,故往生极乐世界为方便而设,成就佛道方为究竟。其它如天台宗、禅宗、密宗都以明心见性为入门的先决条件,故彼等为究竟法门。这些究竟法门只有你明心见性了,才算刚刚入了门槛。例如:六祖慧能跟神秀大师比赛的时候,神秀大师写的偈颂是: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弘忍大师看后即说此即虽好,但还未入门。而六祖的偈颂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弘忍看了以后,心生欢喜,知道慧能已经悟了,知道他已经真正入了宗门,故而后来将禅宗衣钵传给了慧能大师。六祖在刚见五祖之时已经对佛性有所悟了,他对五祖说弟子心中时时常现智。\为什么他会常现智慧,而我们凡夫却处处颠倒呢?因为他现量见到了佛性而不迷了,由于不迷觉性的缘故,则不起颠倒妄想,故而智慧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所以现量了悟自性,任运自性而不迷则必然会增长智慧,因觉性光明就是本来自具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不假造作的,因此能破除一切虚妄。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明白此理,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永远不能成佛。这个不是我说的,佛经里面都是这样讲的。
从此一句的法义中,也能了解到这个道理,那即是因果必然相应。众生欲证悟自性而成佛道,则诸佛传法唯以心传心,这即是相应。就如听闻佛法也是一样的,若听闻佛法者不会与讲法之法师相应,则所闻之法必不能入闻者之心,如《楞严经》里佛问阿难:阿难,你以何心来听我讲法?阿难说:我心对法生起希求之心,身体来到听法的场所,然后我用耳朵来听。佛陀说:阿难,汝以妄心听法我法亦妄。所以闻法当与讲法者以及所闻之法发相应心,如是才能获得相应之果。欲证悟佛法之实相境界,亦当发起相应之心行,那么如何相应呢?于当下之刹那中舍弃一切尘劳执著,不灭灵明觉性,而令自心归还到本来清净的自性中去,如是无念无执之刹那即可与佛法实相相应。
以要言之,论首之第一句是标立佛法之正宗,而第二句则是标明诸佛传法之究竟目的,以及唯以心传心方为究竟,余则诸言说之教皆为方便。乙二述诸佛传教之真实义趣。甲四论首标竟。
甲五正释论文分五:乙一直释本心;乙二论见性乃成佛之根本;乙三细辨如何得见真心;乙四灭却幻相之执敬礼心佛;乙五论述何等众生可成佛;
乙一直释本心分五:丙一直指觉心或者说直指觉性;丙二辨心佛之特质;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丙四论依止善知识法相;丙五结归辨不辨自性之差别;
丙一直指觉心或者说直指觉性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前面达摩大师已经建立了佛法正宗,在第二句上说了诸佛传法的真实义趣所在,以何为宗而传法以及传法之意趣。
达摩大师如是建立宗趣,闻法者即生起疑问既然诸佛传法唯独以心传心而不立文字,那么到底以何为心呢?既然文字相不为心,那么如何来了知这个心呢?乃至于这个心到底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来说明这个心呢?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汝】是我的对称,即是你的意思。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此之意为:能随论首所立宗趣起疑问,而来发起问难者即是你的心,而能回答你问题者即是我的心。
一切有情众生身口之一切造作,皆是心念摄持而为之,身体的一切作为若没有精神意识的统摄,则即是为一堆死物。物质事物的本身是不具备觉受事物的能力的,如眼耳鼻舌身等之所以起觉照之作用,并不是因为物质本身有这个作用,而是此等物质根身是为心识所依,故物质六根中有灵明之根性而依存,在眼则称为见性、耳则为闻性、鼻为嗅性、舌为尝性、身为触性、意为觉性。若根身之中无有此等精神意识之所依,则必然不会有六根相应之觉受。世间医学家认为,有情众生之所以能见闻觉知是因为身体中有各种神经在起作用,如视觉、听觉神经等。此等物质神经其实并不具备觉知诸法的作用,他们只是心识所依的事物,但觉受对境事物的是心识本体。如是道理愚僧已经在《佛教基础学》以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海螺.心路妙音》中作了广泛阐述和辩论,故此处不再赘述了。
物质事物是不具备灵性的,因此若没有灵灵活活的佛性,物质身体就不会有闻与问等觉受以及作用。也许有的人会问:能问的不是妄心吗?这个妄心怎么会是真心自性呢?其实妄心是真心之妙用,迷的时候称为妄心,但若不随妄心起落而迷,则即是真心妙用。若想真实了知妄心为真心妙用之意趣,当发起观照,以禅修之方式,观察这个所谓的妄心是什么形象?什么形状?它从何处来,中间有没有住处,灭去时又去了何处?你只要如是观察的话,就会了知这个妄心是无来处,无住处,无去处,当下空寂无生的。其虽然无有真实自体,但现前之心又能了了分明地觉照一切,如是起觉照之用的是谁?所谓能摄持物质身体而行诸事者,不是现前真心,难道还是物质所具的功能吗?物质是死的没有觉照的功能,死的事物是由活的精神意识应用它的。故能问的是我们的心,而此心的现起也只是真心的作用,故能问者即是心。
禅宗很多的祖师大德开示后学之时,就是以这种反问的方式回答什么是心的。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慧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此处六祖令惠明杜绝一切思维分别,当不起思维分别之时那依然还能起觉受的是谁呢?惠明在此处当下就悟了。一般的人都以为现在这个能分别的、能想的就是我,或者认为这个我是个实有,他们没有仔细去悟这个分别心的本体是如何?如果修行人在不悟真心本体之时,就妄认为这个分别心就是佛性,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这种观点一直不改变,则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法。分别心虽然是佛性的妙用,但是你若不悟它的本体自性,则这个分别心依然是生死轮回的因。但如果你了悟它的本体,不再随着分别心的起灭而起灭的话,那这个时候心念虽依然现起,但由不迷心性的缘故,此心念则为觉性的妙用,非颠倒分别之心。如《菩提心论》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因此的缘故,达摩大师在这里说:汝问吾即是汝心。\你来向我提问,而这个能问者即是你的心。我能解答你的问题,而这个能解答者即是我的心,这是我的觉性妙用,真心的妙用。为什么在佛教里面分出真心和妄心呢?其实真心妄心本来是一体的,一为体一为用,真心为体,妄心为用。妄心是由迷惑不觉而将真心之用转为虚妄分别之心。因迷惑不觉,我们就随着这个妄心跑了,随着它去造业了,就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拘的大象一样,不受我们控制,妄造种种业力。但是如果我们一但了解了真心妙用,不再随妄心起迷执,能自然安住在觉性本体上的时候,妄心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这时它只是智慧的游舞,智慧的妙用而已。所以从究竟真实义上来说,妄心就是觉性,如经云:妄由真现。众生在真心妙用现起时,由迷而起相分和见分的执著,故迷失了觉性真心本体,妙用则转为了妄心。如经云:真妄二心如波与浪。\所以,妄心与真心觉性的关系就如同一个是浪,一个是水,真心是水,浪花是妄心。如《楞伽经》中即是以海水与波浪喻之:海水常住不变,是为真,波浪起灭无常,是为妄。其实说来说去是一不是二,同一事物而分体用之别,迷体则用即转为妄心。由于我们对此心性颠倒不觉,才现起了生死轮回,所以若想了悟真心,当不离妄心而参其体,若离妄心外别觅真心,是无有是处的。若能观察妄心,知其无实无生,又不起迷惑,当下息灭狂心则菩提自现,无上道果自成。如大慧普觉禅师云:妄心颠倒造诸业,回趣真乘即忏摩。真妄两头俱透脱,海南东畔是新罗。
禅宗之祖师大多皆是依此要义摄持而行种种方便接引众生的。如德山、黄檗禅师是以棒打为接引直指自性之方便,而临济宗之义玄以及马祖道一是以喝为指自性之接引方便的。古语有云:德山棒,临济喝。他们是以这种拳打棒喝的方式令求法者,在妄念分别被喝断之时,让行者于自心中体悟佛性。
达摩大师在建立了他的宗,也讲述了历代佛陀所传法的义趣之后,当这个人来问的刹那,达摩大师就直接说: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到底谁能问呢?这个色身能有闻与问的功能作用吗?现前之妄心能有问的妙用吗?其实你若仔细观察必然能知色身和妄心并不具足闻和问的功能作用,色身等只是依真心起用,故能起闻问等作用者即是真心。色身乃为死物,为心所依之工具而已。妄心为分别攀缘之意识,其不具觉照妙用,只能攀缘分别。
例如:愚僧现在给各位同修讲法,你们说是妄心在觉受声音呢?还是觉心在作用?如果你认为是妄心听道的,那么请问:当声音第一刹那出现时,我们是先有觉,还是先有的起心动念的分别?妄心只是随真心所现而生的一种攀缘分别,故妄心只是生灭分别,并不具备觉照之作用。故当一切尘境现起的刹那,是觉性在自觉自现,然后才有妄心攀缘这个所现的相,而起诸分别思维。当我们心中生起看见、听见等观念时,这时已经是妄心在攀缘分别了,能真实照见显现事物的是觉性能现之妙用。因此真正能在六根门头起诸作用者,即是真心自性。所以达摩大师才做如是回答。
如果我们在随缘对境中,见闻觉知的当下,不迷自性,念起念落只令真心了了,如是当下即转妄心为智慧游舞之妙用!若入此正觉之境,则妄心亦为所依真心,所以欲了悟佛性当不离妄心而悟,欲成就如莲花般清净的佛果,当不离一切日用施为。譬如,欲得清净之莲花,当不离污泥而寻觅。求佛性当从妄心当中求,离妄心绝无佛性可得。亦如永嘉玄觉禅师云:不除妄想不求真。这即是因为妄想是真心觉性的游舞,真心本来具足不需要外求,本来如是,本来无形无相,而妄心本自无生,是真心之用,故亦不需有一个可断的妄心,而行对治。达摩大师已经究竟了达心之本体自相,故随问者而直指真心,如果问者能当下随师之所言而起反观,当观真心无生而妙用常照之时,当下脱落根尘,即能得悟自性。如六祖慧能大师在未见五祖弘忍之前,一次听到有人诵《金刚经》念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时,慧能即当下放舍分别,令心安住在无分别中,当自己心无分别时,依然能觉照一切事物。在此当下六祖即悟到此无分别而自明的即是佛性,故六祖云:妄念尽处是真如。不仅是六祖大师,而二祖慧可禅师也一样,当达摩大师向他索心的时候,他依言反观自心,结果他观察到这个心无有来、住、去,也无有真实的自体,故答:觅心而不可得。达摩祖师则说:已经安心竟。慧可禅师在祖师言下大悟。刹那间一切枷锁脱落了,本地风光就现前了。
【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如果没有心,则必是死物,又如何能现解答讲说之相?如果你不具足这个真心觉性,则你又依何能生解而来问我?所以能来问我者即是你真心之妙用,故此即是真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旷】 广大,空阔,亦有久远之意。
【劫】时间单位。有大中小之差别。
大劫:总括成住坏空等四劫,称为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师地论》卷二云: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即八十中劫为一大劫,共计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
中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
小劫: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
【本心】 即自己本来之真如心性。又称作本身。
【本佛】即指本来之心性,就是本来之佛性。
达摩大师看对方还没有明了,就再进一步地说:一切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以及穷尽未来之际,一切时一切处之施为运作,皆是真心妙用,此之真心妙用即是本来佛性。在无量劫以来,六道中不管任何一个众生,所起的各种思维运动皆是本心。而一切时中,一切处所,这也是本心,这个本心即是你的自性之佛。饿鬼道也好,地狱道也好,畜生道也好,所现起的这一切,乃至相应所产生的各种思维运动等等,任何一个无不是真心。举个例子:如一条狗,它的思维运动也是真心自性的作用,只是它不觉而已。我们在六道当中不管处于哪一种境界,不论任何动用思维,都是我们自心的功用,没有离开过自心。因此祖师云:这个心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嗅香,在舌知味,在身觉触,在足奔行运走,在意知法。这就是说明六根之一切施为运作,皆没有离开过真心。如果我们能了知生命运作的本体非是由物质所生,既非由物质生起,那么从何处而来?这一切的作用是怎么现起的?如果你能深入其中而参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本心,虽然是现起一切的本体,但却无有任何形象概念,不动不摇,不出不入,无有三世变迁之概念,从本以来就是这样,故此本心即是本来之佛。如莲花生大师说:如果你真能言下大悟,当下安住在无取舍的境界当中,当下便见金刚萨埵,也可以说见到三世诸佛的本体。
【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这一句是进一步肯定性地说明心和佛的关系,前面刚刚指出了在六道当中,不管你所见的境界也好,所起的一切动用施为也好,无一不是本心的作用,无一不是你本来之佛。如虚云老和尚说:山河大地是如来。\这既是说明一切万法皆是真心自性所现,故不离万法即是如来自性。而本句中则肯定地说即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佛是什么?无形无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什么是诸相非相?当你向自心观察,发现自心了不可知的时候,那么就放舍寻觅之心,安住下来,这个时候的境界即是如来。如:不动之意;来,一切万法都能现起了了分明。如\是空性本体,而来\则是有的妙用。了解自心本空并安住在本空的时候,不随一切境起迷惑颠倒,因此轮回灭尽。但是安住在这种境界当中,又了了分明地现起一切妙用,不单独住于空的境界当中,因此不住涅槃,这个时候轮涅二者双亡。这是本来心地大用现前。所谓即心是佛就是这个道理,当下这个心就是佛。所以人人有个灵山塔,什么灵山塔?就是本具之佛性。这个灵山塔是自心中佛性,你如果向外面去朝拜一个圣地,朝拜一个佛了不可得,因自性即是一切佛出生之圣地。因此我在编辑去峨眉山朝圣的带子上也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圣地,那是自心的圣地,自心就是佛。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
三世诸佛虽然有无量无数,安立了无数的名字,乃至于一个佛都有一万个名号,一个佛就具足万名,那么而三世诸佛的名号差别就更多了,但这些名字相都在你现前的心中,没有一个不是。如果再给大家讲得深一点的话,我们从贪嗔痴细相分开解释六道的话,就又不一样。我简单举个例子,你如果在嗔的嗔性当中,了悟了嗔的粗相,在破除了嗔心的粗相的时候,于此中获得觉悟,地狱之相就会灭尽。若究竟地灭去嗔心,则可当下于地狱当中现起度化众生的佛陀之相。佛陀不只是在我们人道显现,六道当中都有佛陀的化现,象我们说的阎魔法王,其实就是佛菩萨的化现,还有天道中很多的天主也都是佛菩萨的幻化,故佛经中说,在六道当中都有六能仁,而所谓六道以及六能仁实际上也不离你当下的心,也是由我们一心当中所现。地狱道是属于我们的嗔心所现,如果你不迷自心能破除嗔的习气,那当下就脱离地狱道,于地狱道自在,而能现自在身。因此说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阿弥陀佛是自心中的,释迦牟尼佛也是自心显现的,没有一个不是自心的,故本论云: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 离此心外,而别觅涅槃之路,了无可得,无有是处。因为自心是涅槃,自心是佛果,所以当向自心中求。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要了解的。
在净土宗里有这么一首偈语: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最后念到绝言思,离百非的时候,原来是自己念自己,因弥陀亦不外乎是我们的自心,是自心佛的显现。因此我在博客上面曾讲过阿弥陀佛究竟意是什么,如果从我来理解的话,自心本空的空性是阿\,而自心所拥有的光明妙用是弥陀\,二者圆满和合不迷一切,而又自在现起一切就是佛\。这就是阿弥陀佛的真实义!若离开本具之空性能不能安立阿弥陀佛的阿\字呢?不可以。所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面也正好表了空、妙有、空有不二的和合。也可以说就如同《楞严经》里面的三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空如来藏。如果用《楞严经》来解释阿弥陀佛的名号的话,阿字乃是表空如来藏,即众生本具的空如来藏;弥陀表不空如来藏;佛表空不空如来藏。若如此来理解阿弥陀佛之甚深含义,也必能知什么是真正的念佛。我们口念弥陀的时候,心要相应自性而起观修,或者说当觉性遍觉一切时,令心自然安住在本觉之中,不出不入,不修不整即是最无上之念佛法。当然,在净土宗的法门也有持名念佛的方便方法,但我们要了解到这个不是究竟的,是一种念佛的方便。修学持名念佛不是不可以,这个方法也是很殊胜的,具备净宗资粮的条件下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我们作为佛子,此生有幸遇到了佛法,应当在这个有限的人生当中,尽量让自己去了佛法之究竟真实的意趣。修念佛法门的同修也应当尽量觉悟什么是最究竟的念佛,虽然要修持名念佛法门,但也不要停止自己对无上胜义的参悟。让我们的心与自性本觉相应,念自性之弥陀是最究竟的。具备三资粮的条件下以弥陀之名号,念到一心不乱即可与弥陀本愿相应,而得往生彼国之报。于念起念落的当下不迷自心,令心明然安住,如是则与自性弥陀相应,下生中亦可证得如弥陀之无二果位。所以不管是那一种念佛法门都要具足相应的条件,若自己不能具备以上所说之相应条件,即使是修净土宗之持名念佛之方便亦不能获得真实的利益。
当今之佛教界中,很多修学净土的行者,他们认为学习净土宗没有必要证悟无上甚深之教义,以及没有求证悟佛性的必要。这种观点普遍存在于净土宗的行者之心中,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佛教一切法门皆是为了悟自心而服务的,其中当然也包括净土宗。如果佛弟子不发证悟自心究竟佛的心,则不是一个真正的佛子。所以修行持名念佛,也可以同时参悟佛性,不过是要在持名号的当下返观能念者是谁,以此返观内照而必能有所了悟,如是念名号亦没有耽误。
另外,现今之净宗行者念佛,大多是不注意基础资粮的积累,由于不具资粮故念佛不能相应。念佛若是不会念,则虽然终日称名但不能与弥陀相应。从阿弥陀佛四个字的深意中来观待如何念佛,也能了知念佛之窍诀。如从《净土圣贤录》里面的一些往生者来作进一步分析,很多往生的人,他们能念到一种什么境界呢?谁来了我都不分别,任何都不想,我就一心阿弥陀佛,能做到心系一念而不著外相了。虽然没有悟得空性,但是达到了不著一切相,这是与阿字相应了。阿字是表空无自性,一切无常虚幻之意,因此念佛之人应当依此字义的摄持称念名号。虽然不著一切相了,但这一句弥陀圣号念得了了分明,如此即做到了粗相的相应。所以无论如何,必须与弥陀圣号的内在之意趣相应,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很容易,或者说成佛也很容易。离开本心之外,别觅涅槃不可得,也无有是处。作为佛教徒若不清楚这一点,则无法悟道。
我曾听说内蒙古有一个参禅的大德,跑到山里面住了好多年。后来去北京见了一位据说是开悟的人,请教出离生死轮回的法,这个人回答说:无生死可断,无轮回可出。为什么说无轮回可出?因为生死轮回本无实有,唯是心颠倒之化现,妄心若灭则轮回亦灭,灭与不灭皆是自心之迷悟差别,故实无轮回可出。轮回中一切相皆是妄心所造,而涅槃则是清净心的自显,此之二者并没有离开过我们现前之心性。所以若欲出离轮回,出离六道生死当从自心之六根本烦恼做起,若清净了六根本烦恼则六道已出。要想跨越三大阿僧祗劫而证悟佛果,当向三根本烦恼着手,断掉三毒,三毒断掉则三大阿僧祗劫也灭去。或者说把我们三世之心灭去的话,三大阿僧祗劫也跨越过去了。如是了解而起实修,你会修得很快乐。因为你真地了解到佛法不虚,佛法是自性之法,不从外来,是本来自具,这个无上的佛性就是每个众生依之而任运施为的觉性。所以说修行佛法就是自我觉悟的过程,因此当时时刻刻依自心而其禅观,通过禅观了悟心之本体。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物质不能生精神生命,那么精神生命又从何处而来?它真地有一个实有生起吗?如是不停地参悟下去,当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实有的我,以及实有的生起之法时,这时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若在此处能当下息灭一切疑情,则必然是柳暗花明,心地智光当下就现前了。所以愚僧经常说: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只在那灯火阑珊处。在寻找来寻找去,到一切不可得时候,在真实了解到不可得的时候,把一切寻找的心放下,这就是本地风光现前。就这样地简单,就这样地圆满。二祖慧可因达摩大师索求不安之心时,而起返观内照,结果知道此心无实而不可得,故达摩闻他说心不可得\时,随即便说已安心竟。\二祖闻师之言当下知道,既然心不可得,无实有,何须造作,当下放舍一切造作,因此便在无散乱造作中了悟明然的佛性。
如果能这样如实地去体悟,则佛法一点也不抽象,不难了悟,证悟佛果也不是很遥远。因为在自心当中,不离自心。倘若我们不了解这个道理,而执著心外实有一个本尊,然后在那儿绞尽脑汁去观想,这样不仅观想很难成就,而且即使是能观想出来,也很难和本尊相应。但若是了悟以上之理,而了知一切佛菩萨本尊等皆是不离心性的,如是则不离自心而参悟这个自性佛,必能了知此心性无相但能现起一切本尊诸相。所以虚云老和尚讲:山河大地是如来。若了解自心,山河大地是如来;不了解自心实相时,凡夫所见之山河大地是颠倒幻相。当你了解自心实相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亲切,一切皆是佛法。无论在禅宗、密宗,当你了解自性的时候,对轮回没有怖畏心,对佛果没有执著心,无有希怖之心,只有超脱一切对待和相对的本心,绝对的真理境界完完全全显现。只有这样的境界显现的时候,你可以说获得了圆满自在,这时你就会快乐得了不得。有情众生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认为心和法不是一,心外还有东西,如果我们能放下这个取舍的心,则不离轮回就能现证涅槃境界。如愚僧偈颂言:菩提本菩提,明镜非明镜,本来一切真,何处有尘埃?真非真可得,迷觉现轮涅。 菩提本菩提,本来如是,本来就是我们的心,不需要修证,(此处所说的不修证,乃是指不需要妄心造作,而是随顺觉性妙用行持戒定诸事。非是一些狂徒所说什么都不作,不行戒定慧之意。)只要觉悟的刹那就是。明镜本来无实有,虽然觉性光明遍照,但亦无有实体而只是一个名相。因为本来一切皆是真如自性,因迷而现山河大地以及轮回。如古德云:翠竹黄花无不是般若,无不是真如自性,你说哪个不真啊?既然这一切都是心的显现,则一切皆是真如,一切皆是自心,一切都是佛,任何一个众生都是佛,念念间不对众生起众生想,那你肯定不会颠倒,如是知如是行又如何能不成佛呢?但这么真实的妙法,你若对不是根器之人说,他是不会信的。如
果你们听师父讲一切法皆是自心的显现,也一切都是自性真土,听后真地深信不疑,而能如是思维而了达其义,则就会对一切众生皆起佛想,不起众生想,如是必然不会在众生名下造业了。若不起如是诸凡夫颠倒想,则自然而然自己的凡夫习气也都统统脱落了。如果大家真地对师父有信心,对师父所讲得这些法义一点都不怀疑,而能如实地奉行那肯定成佛,这是不用怀疑的。而且很容易,不需要闻思三藏十二部经典也能成佛,因为若对自己的善知识有信心,则可依他得到佛法修行之窍诀,因善知识之窍诀更超胜于佛陀之教言;再者善知识的窍诀是他自己通过真实的修证,而总结的修行经验,这种经验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的,我们依止善知识只要具足信心,就可以获得如是窍诀之教授,不用自己走很多弯路。若是对善知识的信心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坚固,则亦不能获得其真实窍诀之摄受。尤其是现在的人,你若对他说真话,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但你若是骗他,他们就很容易生起信心,这就是典型的信骗不信劝。\乃至于师父明明告诉你,这样做是很有利益的,但也有很多人会怀疑:这个和尚不让我太多地贪着亲情,不让我贪著世间八法,是不是他有什么私心啊。其实这是为他好啊!让他把贪心放下,精进地修行佛法,这样才能了达自己的真如佛性。粗大之贪心外显即是饿鬼道,而人道是由微细之贪心所现,若能放下一切贪著,则必能成就佛法,出离饿鬼等六道轮回。若一个弟子对自己的善知识具足信心,哪怕是听到一句法义,亦能获得不可量之成就,如佛陀时代,众弟子对佛陀具足很深的信心,故常常听闻一句法要就能成就圣果。所以,若能依善知识之教授如实生信而奉行,则即使奉行一句窍诀亦能成佛。可是大家就是不相信啊,所以不得不长篇大论地去讲法,有时候纵然讲得很多,道理也讲得很明白,但由于不具足信心也没有多大的利益。有些弟子经常祈请我给他们讲窍诀,即使是给他们讲了,他们也没有多大成就,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信心的缘故。有一次一个女居士祈请我给她传一个殊胜的法,我就对她讲:你要时时刻刻观所见一切情与无情等境界皆是
佛,如是如实观修,这就是最殊胜的法。结果这位居士认为我在糊弄她,一点也不信我教给她的是最殊胜的法,她旁边的一位男居士反而听明白了,这个男居士劝她好好地如实奉行,但她对这个修法却是不屑一顾。这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因地中为常不轻菩萨一样,他以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告知众生都是佛,可是没有人会这样认为,而且都认为他是疯子。在《释迦牟尼佛本生传》中记载,释尊显现为常不轻菩萨的时候,他见了任何一个人都要顶礼,而且对人们说:你们都是佛。当时的好多人不仅不信而且还说他是神经病,还有一些人见他顶礼就用脚踹他。虽然他遭受到他人的打骂,但是他依然还是见了所有人都顶礼,只不过是在远处罢了。其实,常不轻菩萨讲了一个很殊胜的法,但是没有人信,常不轻菩萨自己本身就是行持这种观修的,他时时刻刻能观一切人皆是佛,而心中不起贪嗔等念;你如果真实相信一切众生皆是佛的话,只要你能精进不懈地在一切时一切处如是观修,则必能令自心趋于寂静之中。本来佛法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但是由于众生不能依言生信,所以佛陀才在名言中建立种种名称,安立佛以及凡夫等种种差别,然后教我们逐步地慢慢地从凡入圣。其实不管是世间任何一切皆没有离开过这个心,生死轮回和菩提涅槃皆是自心所现。这一点在《心经》里面也可以找到教证,如经云: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以及无智亦无得等。这些即是在说这个真心自性本来如是,不由因缘造作;故无生灭,本来清净故无垢净之别;本来圆满故无有增减;此之自性本来空寂无有任何相可得,故无智亦无得。故禅宗祖师云:不可得中,怎么得?
愚僧在前面讲述了标立佛法正宗和诸佛传教之真实义趣。标立佛法正宗首先说明三界万法,同归一心,一切万法由心而造,由心所现,这是我们佛教的一个世界观。而历代诸佛传法,唯传以心印心之法,乃是佛法弘传之宗要。其究竟义趣是令众生离一切造作、一切言说之相而悟入无言说的无生境界。标立佛法正宗之后,达摩大师便为我们直指觉心。有人听了达摩大师这样立宗以后,就发起一个问题,如果不立文字的话,我们应当以何为心呢?那这个心到底是什么呢?达摩大师就告诉他,能起问之功用者即是你现前之觉性真心。达摩大师就这样直接地给我们作了指示,而且又紧接着说我们从无量劫以来,在六道生死轮回当中,所起的一切施为功用,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自心的妙用,这也是我们的心佛。达摩大师更进一步告诉我们即心是佛,也就是说离开这个心无有别佛可得,离开这个心没有涅槃可证。如果离我们真心之外而别觅涅槃,那可以说了不可得,是无有是处的。所以作为佛弟子一定要了解佛教的世界观和佛陀终极的思想,以及建立佛教度化众生究竟的义趣。
诸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其目的是让我们了达自心,但如何了达呢?不离现前当下之心的起落去悟入就可以。凡夫众生不了解本具之不生不灭的真心,因此在无量劫当中受妄心无明之覆蔽,不停地在轮回当中流转。所以六祖大师在他的《法宝坛经》当中这样讲过:凡愚不了自性,不知身中净土,怨东怨西,悟人在一处般。这是说明凡愚不了自性本来清净,因此不知道自性净土,而真正了悟的人知道所谓的十方佛国净土皆在自心,因为一切法皆自心所生,即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
如果一个修行净土的人,不能清净自心,想得生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只有清净自心才可以与阿弥陀佛相应,但是我们清净自心时,应当怎么样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呢?在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不起实有的执着,这样修学的话更容易与阿弥陀佛相应。但愚僧并不是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殊胜,也不是说净土法门不好,而是希望各位要真正了解到一切皆是心之所现,包括极乐世界,所以古德云:唯心净土,心净则土净。即是这个道理。如果能清净自心当下这个世界就是极乐,如果不能清净自心,所谓的极乐也会变成娑婆,所以极乐与娑婆的差别是在于心清净与否。此处所说心清净与否并非意味着我们的真如本心有一个染着,而是由于迷而不觉,于本来清净的自心当中现起颠倒不净之业相,所以只要我们能当下觉悟,当下就能从这个不清净当中解脱出来。六祖大师告诉我们,虽然在佛教当中讲有十方佛国,东方有琉璃世界,西方有极乐世界等等,乃至于东西南北有无量无数的佛国刹土,但这些佛国刹土不是心外所成立的,也不是心外实有的。我们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也要知道这一切皆是自心的所现。如果说极乐世界真地不是我们现前自心所现,那么我们念佛也绝对往生不了。正因为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所现,念佛时得一分清净,才能与阿弥陀佛有一分相应,相应的力量超过了业力习气,则才能命终后带业往生。以逻辑来推理,如果阿弥陀佛不是我们自心本具的,那么我们再怎么念,心再清净也不能和他相应。因为若众生和阿弥陀佛真地是二不是一的话,那么完全不同的两个法是不可通过清净自心而相应的,正因为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心中所现的,他的极乐世界也是自心所现的,所以通过念佛清净自心才能与弥陀相应,因相应故才能往生彼国。这即是为什么念佛能去极乐世界的道理。
由于我们妄心颠倒的缘故,由所造之业力牵引而在外在显现出了浊恶娑婆的世间,那么我们心清净的这一刹那,回光返照,对极乐世界生起希求之心来,称念名号相应这一刹那,如梦如幻当中就去了。这就是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是须臾刹那之间,屈身臂倾就到了极乐世界了。如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法的话,肯定去不了。念佛求生净土也是跟我们自心的一分清净相应的,你能称念佛号,你能起信心,就能获得一分清净,这一分清净的加持力就能让你到清净的国度去。如果我们念佛的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就不能事半功倍。若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就不会执著有一个实有的弥陀,以及极乐世界,心中不起颠倒实执,则即与法性谛理相应,如此则临命终时契合了诸佛的义趣,就会受诸佛的加持,也可以说受诸佛的护念。了解这一点以后,不论修念佛还是其他法门就都好办了。丙一直指觉心或者说直指觉性竟。
丙二辨心佛的特质分二:丁一声明佛非因缘等法;丁二辨心外无佛;
丁一声明佛非因缘等法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
在前面达摩大师已经直接指示了心到底在何处:能问者即是汝的心啊,能来给我提问题的,这个就是你的心。不过我们若仔细观察这个心虽有名字,但却无有文字相貌可得,它是无形无相却又灵灵活活地现起一切作用,这就是心啊!如果认为能想东想西地思维就是这个心,其实这还是一个颠倒的认识,你还没有认识到自心。当你真正地回光返照的刹那,这个心没有任何形状、颜色、不在任何一处,那就放下一切分别思量,在一切统统放下的时候,真心就出现了,你才能了悟这个真心。如果没有放下这些分别思量的话,你不会了悟真心,你还会随着妄念颠倒。
本文是要声明佛非因缘法,自心即是无上涅槃。
【自性真实】是指我们自己本具之佛性是真实不虚的,虽然无形无相但却是遍一切处的。此中所言之真实\非是指凡夫所执着的实有之意,而是不虚之意。虽然这个自性是无形无相的,而且观察之下更是无一法可得。但若能于此不可得中放下一切思量分别的时候,还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如莲花生大师所说:当下自己的觉性光明朗照,即使如此,而仍无存在的主体,虽无自性而实修则真有觉受。虽能感受到却不可言说。就是你妄念纷飞的当下,你去观察妄念到底在何处,由何处起,去了何处,如是观察你会知道,原来这个心是不可得的。了知不可得的时候,不需要你执着一个不可得,只需要你统统地放下,将一切可得不可得的心统统放下,放下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真心的存在。这个真心虽然说存在但是无可得,虽然说不可得,但是却灵灵光光的,光明朗净的。所以论中才说自性真实。
【真实】又有一层含义,即这个自性原本以来就是这样的,它非任何一个因缘所成,因此不随生灭,所以是非因非果法。因果法乃是因缘所现,可是这个自性离一切因缘对待,它本来如是,纵然在凡夫境界当中时没有染著,即使成佛了也没有更加增胜,凡圣中的一切只不过是它的显现而已。它的特质是非因缘法,既然非因缘法就不由修得,非因缘法就不是一个实有的,也不是一个生灭的。如果你不了解它是非因缘法,那么你就会在这个无修无证当中妄起修证,堕入到虚妄当中去了。既然非因非果的话,它就是不生不灭的,因为因和果之间是一个生灭变异的过程,此灭彼生称之为因果,可是这个觉性并非是此生彼灭的状况,如《般若心经》中告诉我们,它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所以它不是一个因果法则,不是一个因缘法。若不了解这个心的定义和特质,就不能证得真如自性。由于不了解的缘故,凡夫众生纵然时时刻刻在见自性本性,却不认识它是谁!
【自心是涅槃】此中涅槃\是梵语音译,非是意译。由于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较多,故属于五不翻中的多含不翻。若比较单一而简单地解释,则可以理解为不生不灭,或者本来如是等意。也就是自性本来如是,离一切生灭对待,因此自性即是涅槃本体。不生不灭,因为既然它是非因缘所生的,又怎么会生灭呢?因为它从本以来即如是,非任何所生,既然无生又怎么会灭?有生才会有灭,有生作为因,灭就为果。所以这个自心非因果法,这就是真心的定义和特质。正因为自心非因果法,它是现起万法的本体,是空无边际的空性,非任何因缘所生,非任何事物所成。所以当你证得这个真心时,便达到了究竟涅槃不生不灭的境界。正因为本来如是的缘故,一切因缘法是空性本体现起的一种妙用,既然生灭之色法是心之妙用,那么有情众生内在的生灭妄心也同样是真心的妙用。
我们佛教依缘起的观点阐述现象界之一切有形事物,但在说一切法缘起时,并不是要建立一个缘起实有的观点,而是说明缘起无自性。缘起所生法是无实之幻相,所以缘起之观点是在阐述万法无生之真理。但有很多佛弟子不明此理,他们承认一切是因缘所生,但同时认为因缘所生之法真地有一个生起,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龙树菩萨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假。所以佛陀以缘起之观点阐述事物生起之相,是要说明一切事物既是因缘和合,则必无实有自性,亦必无生起之第一因,故一切法本来无生。经云: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因缘法其自性本来空寂无生,因无自性,故经云:色即是空。空非顽空能遍起妙用,故性空中能无碍而现起一切事物色相,经云:空即是色即是其义。也正因为一切是本来无生的,才有因缘现起,才会有生灭诸相。如果现象界之诸法是真的实有,有一个生起的第一因的话,那么一切现象必然不会出现了。因为实有的第一因是不具备变化的作用的,它是永恒的,若如此则必然坏宇宙之一切相。
这种观点是我们佛教特有的,而世间之唯物主义则认为,一切现象界的事物虽然是相对组合而成,但其却有最根本的实有第一因。所以佛教讲的因缘和合和唯物所讲的相对组合,二者是有差别的。佛教不认为现象界的事物有生起的第一因,是本来无生的。而唯物则认为是有一个第一因的,而且是实有永恒的。其实,若真有一个永恒实有的第一因,则必然不会产生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因为永恒的东西怎么会变化呢?不会变化的第一因则永远是第一因,就必然不能产生万事万物。若第一因是变化的,就永远找不到一个第一因,因为变化的东西就必然还能分析下去,那么必然不是根本的第一因。一切现象既然是生灭的,那么相对于它们的因来说也必然是生灭的,这样才是因果同质性的。但若是其根本因为生灭,则必然不会有第一因,既然无第一因,则一切事物就没有生起过,只是一个虚幻假相而已。由此而知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佛教所说才是究竟正确的。
另外,需要注意一点:佛教讲无生并不是在推翻因果规律,而是以无生之理更好地说明因果存在。有很多的狂徒不了解这个道理,一听到一切万法皆空的时候,就认为不需要因果了,我空掉一切法了。其实正因为万法皆空,因果才现起了,因实有的事物就不会变化,也不会有因和果的差别了。因果就这么巧妙,正因为无生的缘故,才能建立因果法,因为众生颠倒在因缘法中才现起了因果法,如果没有颠倒在其中,因果业力当下就灭去了,对这个不共的特质必须要了解。若不了解这个特质,你莽莽撞撞,懵懵懂懂地修多少个劫都没有用。所以心非因缘所生,非实有之体,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丁一声明佛非因缘等法竟。
丁二辨心外无佛
心外无佛,是说离自心之外无佛可说,虽然前面已经说过了,但达摩大师在这个地方要更详细地来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修行者不再于心外有所求。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前面已经说到自性是涅槃,自心真实非因非果法,这个是心的真实之义,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以上所说的,你如果认为心外有佛,及菩提涅槃可得,如是则为不解佛意,对于成就佛道来说,是无有是处的。就像佛陀在《楞严经》里所讲:犹如煮沙欲成佳馔,纵经尘劫只名热沙。
【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
如果说心外有佛以及菩提涅槃,那么请问这个所谓的佛及菩提涅槃到底在何处,是何形象以及颜色?若说自心就是菩提,就是佛,那佛及菩提可不可以有一个实有可得的概念存在呢?或者取证的概念存在呢?不可以啊!
下面以譬喻说明: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可不可得呢?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虚空的存在,但虚空是无相无体的,所以又如何能用手抓住虚空呢?可以说是根本抓不住的。而佛及菩提涅槃皆亦如是,彼等皆是真如自性之别名,虽然心性有诸多名称,但其非实有不可得,无形无相,不在任何一处,如何得?就如虚空但有名字,却无形相无颜色,任何形状皆没有。怎么能说可得呢?如《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所以这个真心自性以及又别称的佛、菩提等皆是空无自相的,故佛及菩提虽有名字但并无实体可得,虽是无相不可得,但非是断灭,因本具光明之故。虚空不可得,因彼无形无相之故,而佛及菩提不可得,亦是本自圆成而无形无相之故。
也许有的人会说:既然如此,我现在就不需要观察,不需要找可不可以啊?反正这个心不可得,我就安住在无念当中就可以了。愚僧诚心告诉你不可以啊!因为你还没有了解心的真实义趣,没有真正地现量见到自心的实相,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若一味地不分别,只是令自己堕落到顽空境界当中。当你真正通过寻找观察,最后现量了解到了心的真实义趣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找了,也不需要起能所的分别了。如同二祖慧可,在他心不安的时候,找达摩祖师为他安心,达摩以索心的方式让他寻找不安之心,达摩说:拿汝的心来,吾为汝安。其意就是:你要先把你的心拿过来我才能安呀!二祖慧可随着达摩祖师的言语去寻找这个心,寻找半天只有一个结果,即是我到处觅心,心不可得。达摩祖师说:吾已为汝安心竟。\二祖闻祖师言之后,当下知道了心不可得才是真实义,既然心是不可得的,由心所起之一切分别也不需要了,慧可禅师当下就不再分别取舍了,在这个时候他的真心就自然而然显现了。二祖慧可了解心性,是观察思维抉择后,才知道心虽有名字等安立,但其却是无可得的;既然不可得,不需要再起一个取舍分别,这个时候他体会到真如自性了。那么我们从来都没有去观察这个心,从来都没有向自心中参悟过,是不是初学佛时就可以一味地无念安住呢?答案是绝对的,那就是绝对不可以的!不了悟佛性的无分别皆是无明顽空,这是因为在没有觉的情况下,这种不可得是和凡夫睡着了差不多,睡着了你也能不分别,但睡着了跟觉悟的无念安住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是之故,欲现量通达自心,则需要通过闻思法义,了解自心之种种差别,然后如法依禅观而观察自心。首先当了知这个是否如世间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物质所生的?若这个心之自性亦是物质所生,则我们就没有必要来修学佛法了,因为若心之自性是物质所生,则物质身体灭时,它也会毁灭的,既然如是则生命必然是为断灭之义了。但若依真实逻辑论理来观待推理,则必然能知道:非同质性之间的事物是不存在能生和所生的关系的,因为生命本体之心非是物质,故其必然不是物质所生,因非同质性故,物质身体灭时而非物质心不会毁灭,如一切物质依虚空而生,但物质灭时,虚空必然不会灭。既然这个心之自性是非物质的,那么它到底是从何而来?所以修行者在确定了心非物质,而不随物质灭而灭时,则当继续观察此心是否有来处、住处和去处?若能如是以禅观来观照,则必能了知此心之自性是无来处、住处以及去处的,它是本来无生的,其本体即是无生之真如自性,只是以迷妄为因,而现起的迷乱分别而已。亦就如梦境本来无实,只是因你入了梦境的颠倒,才会感受梦境的真实。同样的一个道理,妄心、真心、佛、菩提涅槃亦复如是。既然这个心佛无实无得,我们修行者为什么还要以得之心而执著呢?把这个执著的心放下,既然心佛等不可得,不在任何一处,所谓无处者即是遍一切处啊!故心之本体是不可能单独局限于一处的,否则,若它有一个处所,有一个形相,则即是有为生灭之法了。
问:既然真心自性是遍一切处的,为什么只能在我们的六根上起作用呢?
答:其真心自性虽遍一切处,但因无明妄起而生相分以及见分之能所分别,故使真心智慧转为分别之见分,由是执著有我,故抟四大为受想行识等所依而为色身,从而执著实有自我,依六根向外执取而攀缘尘境,故不见觉性遍觉,而唯局限于根身之中。
是故当修行人证悟真如心性,而能稳固地安住在觉性境界当中,则即能破除妄想习气,我法等执既除,则当下回归到圆满自性境界之中,如此便能遍觉法界中一切诸事,而无所不达,即使是法界中诸微尘数亦无碍而了达。因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生所现之故,如是能遍觉诸法是作用,即被称为神通。如佛说:法界中诸微尘数,三世诸佛皆无碍了达。即是此义。
了达自心的关键是在于你能否时时刻刻在对境中反观自心,能否起如理之禅观而参悟这个心。若仅依闻思而不起实修,则如人病唯诵药方,则于病无益。所以必须要通过闻思之后如实观察自心,依禅观而参悟起诸疑情,最后方能了知称之为心者,虽有名字但无相貌,无有处所的。即如是那么它会在哪儿?若真无有所在的时候,那么它肯定是遍一切处的。既然心性是遍一切处的,则一切法也必然就是心所生的,或者说是心幻化的,如是你会执着这些外在\东西吗?于是法执也没有了,如达摩祖师说:心佛如虚空。\虚空有可得吗?有一个实有吗?有形相有相状吗?虚空无形无相不可得,故心佛以及菩提也是同样的。
如果能这样参悟的话,我们就会对佛法越来越深信,而且也越来越欢喜修学佛法。佛陀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依真实意趣观察则所有众生皆是佛,这是一点都没错的!故从真实义谛来说,一切都是法性的自显。你迷了颠倒的时候,众生才在你面前显现为颠倒的众生相,你不迷的时候肯定不会有所谓之众生相现起,故古德云:佛观法界内有情皆是佛,无有凡夫。凡夫则唯见凡夫不见佛。若真如是了解以后,则什么法都统统能修得起来。
唉!不管佛陀之教法如何微妙难思,或者说不管法师讲得再好,而听的人内心却不相应,像死灰一坛一样,毫无生机。因为在闻的过程中根本就不去思维,不随闻入思,所以今天听了明天就会忘掉。我希望各位真地能按照我所讲的去思维观察,因历代诸佛没有一个不是由观察自心而成佛的。同样,就是我本人有一点点小小的智慧产生的时候,也不是从心外而得的,是通过观察自心精进参悟才得到的。如果不观察自心,就是感觉到佛陀的教言很殊胜也没有用,佛陀的教言是让我们去观察自己的心,指明修证自心之路让而我们自己去走,必须要清楚这一点啊!这很重要的!不管任何一个宗派,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希望各位同修千万要谨记!
【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
佛法之修证不离自心,故佛非外来,皆由内证,如《法华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是此义。所谓佛者即是众生本具之自性,此自性亦是宇宙万有之本体,故修行佛法皆是在修证自心,若离自心性之外而别做寻求,则是为不解佛法真实意趣。
《金刚经》里讲: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此处之如来\非是指释迦世尊,而是指我们本具之如如不动而又能现一切妙用的自性。众生自具之圆满佛性即是如来真实之意,这个不动本心具足如如理如如智,众生之所以能成佛是因皆具此性德之故,而此本具之性德,本自明净无有动摇染着,是为如来之义。由众生皆具此如实本智,故为如义;依此本智来圆成佛道,故为来义。所以《金刚经》中所言之如来\是指本具自性,而非是所谓的一个佛的形象。因为佛是无形无相的,佛非是实有法,故无任何固定之相。佛是宇宙空性本体,因空性故非有实,因而无相。
问:但为什么释迦牟尼现了三十二相大丈夫相?
答:三世诸佛现三十二相而成佛道,皆是为方便度化众生而现彼等诸相。所以是为度众生而现殊胜教主形相,并非是三十二相就是如来,就是佛之实有相!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年前现三十二相而成就佛道,是因他度化此世间之众生因缘成熟,而现化身佛之相,所以说佛是无相的。故如来自性无有任何形相,所以不得以形相见。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如《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什么是诸相非相?心的自体才是诸相非相,才是如来之自性。
但有很多不明教义之佛弟子,都认为佛就是有固定的相,这种认为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身为佛弟子竟然连佛的概念都不明了,现在大多数的佛弟子把佛和鬼神归为一类。
一些可笑的邪教附佛外道,连什么是佛都不知道,而打着佛教的名义去骗人,稍有佛教常识的人就不会被骗了,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被骗,是因为不具备佛教的基本常识的缘故。其中像青海无那个邪教,冒充佛教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她教弟子们要听一个什么法界的声音,要听一个什么自性的声音,要见一个什么有相的佛,这不是虚妄得很吗?真正有一点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看穿其中的谬误,《金刚经》明明白白说:若有人以色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真实之如来自性非任何形相所成,非任何因缘法,若以形相而求见者就已落入颠倒之中了。
在这个末法时期,若想不被诸多邪魔邪说而惑乱视听的话,就必须要对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根本的认识,所以掌握佛教的基本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其实,不仅是为不受邪教蒙蔽,即使是学习正统之佛教,若不具备对佛教的基本认识,亦不能成就佛法的修正。如:有很多同修认为极乐世界就在西边,阿弥陀佛就在西边,所以供佛、念佛都必须面向西方,不向着西方就不行,乃至于因为供佛的问题而与家人产生矛盾。这种观点以及行为都是非常错误的,虽然在净土的经典中记载了阿弥陀佛的国度是经此世界过十万亿佛国,即是极乐世界,但这是从缘起名言之中而安立的,这并不代表着弥陀以及极乐世界就是实有的,或者是有一个定义的方向。因佛国净土等建立是相对于众生世界而说的,因此三界六道以及佛国刹土亦非实有,故一切皆是空性的。所以如果一个佛弟子以实有的执著而求见佛,如是则为行邪道之法,而非是佛陀正法。
问:既然佛是自心本具,不由外得,那么佛教徒为什么还要供佛像,修法时还要观想佛像呢?这不是在向外求吗?
答:由于众生在缘起法中,为彼法则所转,故缘起法虽是虚幻,但亦如是而受。故供养观想佛像,可令众生以供养观想佛像之缘起,而获得种种功德,如此是为修行佛法之方便。即使佛教有如是等方便,但教义中却明确地说明一切皆是缘起幻相,修学佛法欲有成就者,不得执著一切相。就如密乘虽有很多观修法门,但在仪轨中却告诉修法者,观想时应当观一切所现之相皆是显而无有自性的,如彩虹一样。彩虹虽然显现但并非实有,这是密宗里面各种观想的前提条件,以提醒我们所观的像犹如彩虹一样不实;不仅观像非实,而且还要远离能所的执著,令心安住于如梦如幻中现起观修。所以无论是修供养还是观修,皆是远离实执的。
我记得兰卡良波上师有一次跟我聊天的时候说:现在汉地显宗好多同修和修外道、大仙一样,他们在观阿弥陀佛的时候,认为阿弥陀佛是实有的,自己是实有的,然后就将这两个事物如附体一样观修在一起。这种做法其实和外道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差别,这不是在修佛法。好多佛弟子并不懂得一切皆是自心的道理,所谓佛及一切只是自心所现,这是佛教根本的观点,但由于彼等不如理闻思的缘故,而不明此义,所以行观修时跟观鬼神附体一样没有差别。真正想修行佛法的人,了解这个道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当你真实了解佛和自己无二无别,皆如梦幻而非实有,如是了解后修法时会感到和佛菩萨很亲切,并不是很远很陌生,而且观修时不起实有的执著,这样极易令所观修之法获得成就。因此佛教之修法中,一切观修皆是安立在本空无有自性的观点上而修持的,并不建立一个实有概念,若佛弟子不了如是之意,而以实执行诸观修,如是则等同外道所行。
了知佛非外来,佛是自心,由如是定解而起修持,则不易着魔。当我们起观修时,以一切皆如梦如幻无有自性的定解摄持,如是不起任何实有执着,远离相与非相等倒执,则必不会与魔道相应。反之,如果观修时起实有执着,往往会与魔道相应。《楞严经》里五十三种阴魔皆由执着相而来,如果你不执着这些的话,任何魔都不会来,任何魔来了你都不会被他所惑。关于这一点,在修行中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本论中达摩大师云: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凡佛弟子当深思此义,不得颠倒而行。
如果佛不是自心作得,完全是心外之法,那么即使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传法,再经历无量劫精进修行也不会成佛的,因为能修者和所修者完全相异,不是一法,故最终不能成为一体。但若仔细从各方面观察,有情众生之心性本体和诸佛本体是一不是二,因此只要向自心中修证,证悟心之实相即是圆满佛道。有情众生成佛之根本因乃是本具之佛性,因此若不能发明真性,则不具成佛之正因。若因